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揭秘未来“宇宙灯塔” 可为恒星际飞船导航

揭秘未来"宇宙灯塔" 可为恒星际飞船导航



[导读]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制未来"宇宙灯塔",可为恒星际宇宙航行提供导航服务。

(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在宇宙空间中飞行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对宇宙飞船进行导航。显然地球上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并不能为宇宙飞船进行空间导航定位,诸如GPS定位系统只能用于针对某个星球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导航服务。但是,科学家们认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为进行遥远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船进行导航。

揭秘未来

"企业"号宇宙飞船利用三颗脉冲星进行星际导航

揭秘未来

脉冲星可发出极为规律的定向X射线波束

研究人员将宇宙中的脉冲星作为"宇宙的灯塔"对进行恒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进行导航。这套先进的星际导航系统让人联想到古来的航海水手通过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所出现方位进行导航,而进行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自然要选择能发出特定脉冲信号的中子星。同时,未来的星际导航系统将探测三个脉冲星上发出的X射线,来确定宇宙飞船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这种定位原理可在宇宙航行中广泛采用。

当质量比太阳大许多倍的恒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超新星爆发,大多数恒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在失去大部分物质之后,恒星内部在巨大引力作用下被压缩形成超乎想象力的致密物质,电子被转变为中子,并疯狂地旋转,这就是中子星。中子星强大的磁场使得中子星磁轴两端发出射电波,形成两个定向波束。由于该磁轴与自转轴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当中子星快速旋转时,如果光束指向地球方向,我们就会观察到非常规律的脉冲辐射扫过地球,因此其也被称为脉冲星。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研究所的科学家小组正在开发基于脉冲星极有规律的定向X射线波束的探测技术,可为宇宙飞船进行星际导航。这些周期性的信号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可媲美原子钟,并提供特有的时间信号作为天然的"宇宙灯塔",这就类似于在地球上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图1中显示的"企业"号宇宙飞船正在使用"三角定位法"通过接受三个脉冲星的定向辐射波束进行空间定位的情景。

之所以认为这套先进的星际导航系统工作原理与全球定位系统类似,是因为宇宙飞船可比较三个脉冲星上发出的定向波束抵达宇宙飞船的时间差,以此计算出宇宙飞船当前的空间坐标,误差可控制在几英里之内。该系统不仅可以在太阳系内使用,也可以在胜任恒星际宇宙航行任务。对此,贝克尔(Becker)教授认为:"这项技术显然很让人期待,令人难以置信地兴奋,可让我们去规划航行至其他恒星的路线,也可能帮助我们的子孙后代迈出恒星际航行的第一步。"



TAG:揭秘未来"宇宙灯塔" 可为恒星际飞船导航

树懒宝宝倒挂枝头 伸脑袋与游人“抢镜头”

树懒宝宝倒挂枝头 伸脑袋与游人"抢镜头"



[导读]近日,一群学生在哥斯达黎加的丛林中拍合照,不料就在摄影师准备按下快门的时候,一只树懒宝宝突然从镜头上方探出圆圆的小脑袋"闯"入了画面,似乎在与游客"抢"镜头。

树懒宝宝倒挂枝头 伸脑袋与游人

树懒宝宝倒挂树枝,成功"抢镜"

据外媒29日报道,近日,一群学生在哥斯达黎加的丛林中拍合照,不料就在摄影师准备按下快门的时候,一只树懒宝宝突然从镜头上方探出圆圆的小脑袋"闯"入了画面,似乎在与游客"抢"镜头。

摄影师曼纽尔·拉米雷斯(Manuel Ramirez)回忆称,这只小树懒"倒挂在我镜头上方的树枝上,并在我就要拍照的时候把自己的小脑袋'伸入'画面中,我害怕它马上把脑袋移开,便迅速按下了快门键。"

据悉,这群学生是国际义工,他们当时正在哥斯达黎加的丛林里探险。



TAG:树懒宝宝倒挂枝头 伸脑袋与游人"抢镜头" 脑袋 快门键 游人 枝头 抢镜

缅甸动物园展出奇特粉色大象(图)

缅甸动物园展出奇特粉色大象(图)



粉红色: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一家动物园内,一位动物园管理员用水管往两头罕见的粉红大象身上浇水。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它们乐在其中。  粉红色: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一家动物园内,一位动物园管理员用水管往两头罕见的粉红大象身上浇水。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它们乐在其中。这两只庞然大物虽然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但相比灰象来说并非一个特殊物种,也不是白变种。它们正式的名字应是白象。  这两只庞然大物虽然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但相比灰象来说并非一个特殊物种,也不是白变种。它们正式的名字应是白象。沐浴时间:在佛教盛行的国家,按照传统,国王和领导人珍视大象。有人认为,它们的稀有外貌可以预示好运,包括权力和政治变革等。  沐浴时间:在佛教盛行的国家,按照传统,国王和领导人珍视大象。有人认为,它们的稀有外貌可以预示好运,包括权力和政治变革等。它们的皮肤通常情况下是红褐色,但被水浸湿后就变成淡粉红色。它们的皮肤通常情况下是红褐色,但被水浸湿后就变成淡粉红色。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家缅甸动物园28日展出了两只粉色大象,结果引起轰动。

  这对粉红色的大象母子显然非常喜欢泡在水中嬉戏。动物园管理员用水管往它们身上浇水时,它们高兴得发出嘟嘟声。它们的皮肤通常情况下是红褐色,但被水浸湿后就变成淡粉红色。

  这两只罕见的庞然大物虽然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但相比灰象来说并非一个特殊物种,也不是白色变种。它们正式的名字应是白象。佛教国家视这些动物为珍宝。据说,它们的外貌能带来好运。(秋凌)



TAG:缅甸动物园展出奇特粉色大象(图)

英科学家10年绘制银河系惊人图像涵盖10亿恒星

英科学家10年绘制银河系惊人图像涵盖10亿恒星



这幅图像拥有惊人的细节,展示了银河系内的恒星形成区。科学家通过将位于地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两架望远镜拍摄的红外图像整合在一起,获得这幅图像  这幅图像拥有惊人的细节,展示了银河系内的恒星形成区。科学家通过将位于地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两架望远镜拍摄的红外图像整合在一起,获得这幅图像图像所用数据由英国和智利的天文学家收集,而后由爱丁堡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进行处理和归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可免费获得和使用这幅图像  图像所用数据由英国和智利的天文学家收集,而后由爱丁堡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进行处理和归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可免费获得和使用这幅图像

  新浪科技讯 北京世界3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用了10年时间将位于地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两架望远镜拍摄的红外图像整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令人不可思议的银河系图像,展示银河系内的大约10亿颗恒星。

  这幅惊人图像所用数据由英国和智利的天文学家收集,而后由爱丁堡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进行处理和归档。进行这项工作的科学家表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可免费获得和使用这幅图像,希望这幅图像能够改变科学家未来进行天文学研究的方式。

  爱丁堡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学院的尼克-克洛斯博士表示:"这是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图像,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我们所在的星系,同时也彰显出我们多年来进行观测时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发现。我们这支团队完成了数据处理、归档工作并对外公布图像,节省了其他科学家的时间。他们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工作。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天文学研究方式。"

  克洛斯指出归档的信息涵盖数量惊人的恒星,被称之为"Vista数据流系统",允许科学家在未来进行研究时无需进一步获取数据。这幅图像展示了从地球角度观察到的银河系平面。除了在网上公布外,科学家还在28日于曼彻斯特举行的英国全国天文学会议上公布了这幅图像。图像所用数据来自于夏威夷的英国红外望远镜以及智利的Vista望远镜。天文学家之所以进行红外而不是可见光观测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看穿银河系内的大部分尘埃,进而观测到银河系中央的细节。此项图像绘制工作获得英国科学与技术设施理事会的支持。(图)



TAG:英科学家10年绘制银河系惊人图像涵盖10亿恒星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或存在百亿个“宜居星球”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或存在百亿个"宜居星球"



[导读]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红矮星周围存在数量庞大的宜居世界,液态水或不再是地球所特有。

(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探索了红矮星周围的常见类型的行星,而红矮星被认为是宇宙中大多数恒星的真实面目。根据统计,大约有40%的红矮星周围存在位于可居住带上的行星,这意味着那儿有合适的温度,使得水呈现液态。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了解到这些潜在的水世界中有多少是岩质行星,如果是气态行星就另当别论了,而岩质行星可谓是真正适合居住的世界。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或存在百亿个"宜居星球"

艺术家绘制的Gliese 667 Cc超级地球上的景色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或存在百亿个"宜居星球"

红矮星系统中的行星上看日出的情景

在银河系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便是红矮星,属于M型主序星。它的表面环境与太阳这样的G型主序星不同,温度显得更低,体积也更小一些,由于其内部的氢核聚变不太剧烈,因而其寿命比我们的太阳更长。天文学家通过对红矮星周围行星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结论:在银河系中1600亿颗红矮星中,大约有40%的样本周围存在与地球在大小上相近的行星(注:不是类地行星),并且这些行星处于与红矮星距离合适的轨道上。这项调查发现认为这些数量庞大的行星上已经具备了液态水存在的温度环境,这一条件是生命出现所必备的。

科学家小组通过陆基天文台对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世界进行探索时提到,如果这像发现被进一步证明是正确的,这就意味着银河系中大约有数百亿颗行星处于可居住带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宜居星系"。这项研究同时也是对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系外行星空间望远镜任务的有力补充,该望远镜主要任务就是发现类太阳恒星周围的行星世界。银河系中大约有80%的恒星属于红矮星,平均而言,这些红矮星比我们的太阳小三分之一、表面温度只有4000华氏度,显得更"冷"一些。

据位于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科学家威廉博鲁茨基(William Borucki)介绍:"我对欧洲科学家小组的发现并不感到吃惊,他们使用了位于智利的La Silla天文台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仪(HARPS)分光摄谱仪以寻找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不过要想在红矮星周围进一步确认岩质世界的存在还需要一些技术整合。威廉博鲁茨基同时也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研究小组的首席科学家。

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仪的研究团队通过测量遥远恒星光线中轻微的变化来发现系外行星的存在,由于行星对恒星产生的反作用,使得恒星会出现相对移动,在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在视向速度上的变化,并通过多普勒效应和恒星光谱来计算,但对系外行星的密度测量还显得较为困难。对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研究团队而言,该望远镜则是探测系外行星凌日现象还发现它的存在,并测量该行星的大气成分。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系外行星发现法整合起来,就可以得知其大小和体积,这样就能算出密度了,进而就能得知它们是否是岩质行星。博鲁茨基认为这个想法仅仅是理论上而言,实际观测中甚至察觉不到那些岩质行星的质量,更不用说体积了,因此这个想法有些夸大。欧洲的科学家小组在过去所发现的系外行星中也包含了巨型气态行星,比如像土星、木星等,但该类型的行星在红矮星周围存在还是比较罕见的,而更常见的是"超级地球",一种直径是地球数倍的行星。

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仪的研究人员、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宇宙科学天文台天文学家泽维尔·邦菲斯(Xavier Bonfils)介绍:由于银河系中相当数量的恒星为红矮星,因此也不可避免地研究这些恒星周围行星形成的机制,或者评估我们银河系"可居住"的潜力。邦菲斯和他的同事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新的摄谱仪来完善观测技术,旨在针对红矮星在红外波段上谱线进行研究。

当一颗潜在"可居住"行星通过其公转恒星表面时,科学家可以探测穿过行星大气的光来分析大气成分。并使用了新一代的空间望远镜,其中包括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它主要被用于探索系外行星大气中是否存在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和其他分子,这些探测对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TAG: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或存在百亿个"宜居星球"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江苏3千年前西周诸侯墓地被破坏另修新墓(图)

江苏3千年前西周诸侯墓地被破坏另修新墓(图)



古墓区中冒出一座规模不小的新墓,图为已建成的水泥台阶。 张凌发 摄古墓区中冒出一座规模不小的新墓,图为已建成的水泥台阶。 张凌发 摄

  (江苏)镇江烟墩山因出土国宝级文物宜侯夨(cè)簋(guǐ)而闻名,宜侯夨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最重要青铜器之一,这里的宜侯古墓也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日镇江新区网民"临江西路"在"大港信息港"上爆料称:镇江新区烟墩山上的宜侯古墓遭到人为破坏——一座新墓赫然葬在"'古墓'的中间"。27日上午,记者前往烟墩山一探究竟。 通讯员 永平 小刚 扬子晚报记者 张凌发

  野蛮破坏 山包被挖成"L"形,建了一座新墓

  烟墩山位于镇江新区韩桥路东边,紧靠新区道达尔液化气站,路边竖着一块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烟墩山墓地"的大理石碑。扬子晚报记者在山脚下看到,被挖土机挖出的一条通道约有4米宽,蜿蜒通向山上,许多绿树被毁,泥土就堆放在山脚下。由于在山脚下看不到山上的情景,于是记者沿着通道往上爬,转过一道弯之后,就见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古墓",在半山腰的位置还建了一条水泥台阶路。记者数了一下,共有19级,直通到山顶的位置。这个山包呈"馒头"状,现在这个"馒头"已经被人从中间挖成"L"形,一座新建的墓就建在"古墓"的中间,看上去剩下的半个"古墓"成了这个新主人的"靠背",新建的墓呈长方形,还没来得及立墓碑。在被挖的"古墓"处,记者看到许多青砖瓦砾暴露在外。

  当地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疏于管理,以前葬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墓很多。现场一位闻讯赶来的吴文化研究专家赵金柏告诉记者,烟墩山大有来头,这里埋葬着西周时期吴国的第四位诸侯王周章,他的古墓距今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这个山很重要,不是一般的山,1954年在这里发现了一批吴国早期的青铜文物。这个地方是吴国当时的历史文化中心,上面有4个土墩墓,其中一个出土了宜侯夨簋,上面有100多个文字,记载了周天子册封吴侯的经历。所以这个烟墩山山顶上周章的土墩墓以及土墩墓出土的宜侯夨簋,是吴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坐标。

  联合查处 省文保域内私埋乱葬将予以搬迁

  到底是什么人如此大胆,"鸠占鹊巢",占了吴国先人的墓地呢?由于这座新建的坟墓上没有墓碑,也没有篆刻墓主的姓名,记者只能从道路两侧摆放的10多个花篮上的挽联,得知墓主是一名姓王的女子。随后记者将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27日中午11点左右,镇江市博物馆、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镇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大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对遭破坏的古墓遗址进行了勘察。

  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陆海栋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像这样的私埋乱葬,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区范围之内,性质是非常恶劣的。镇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局长赵荣根表示,他们将会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清理违法建设,并没收建设工具,而且近期内将对烟墩山上的旧坟全部进行搬迁。赵荣根告诉记者,对于违法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当事人,他们将进行追查,并作严肃处理。



TAG:江苏3千年前西周诸侯墓地被破坏另修新墓(图)

越南15岁少年患怪病不长高 多年未躺着睡觉(图)

越南15岁少年患怪病不长高 多年未躺着睡觉(图)



越南15岁少年杜文勇(左)和他10岁的弟弟。越南15岁少年杜文勇(左)和他10岁的弟弟。

  中新网3月29日电 据"中央社"28日报道,越南河江省一名15岁少年,身高仅80厘米,体重只有11公斤。他自两岁半罹患肺炎后,10多年来不再长高,也无法躺着睡觉。

  这名叫杜文勇(Do VanDung)的少年在患病的10多年来,头顶不长一根头发,经常发烧且呼吸困难。

  报道还称,过去10多年来,杜文勇不曾躺下睡觉。只要他一躺下来,就会不停地咳嗽、呼吸困难,全身发紫。因此,他都靠着父亲的肩膀睡觉。

  至今医护人员仍然没有找出杜文勇的病因,他也曾前往多家医院治疗,医生都束手无策。

  今年杜文勇获得越南政府发给残障人士免费医疗保险,但军方医院不仅未查出病因,反而发现肺炎病情更加严重。根据检查,杜文勇罹患慢性肺炎和天生脊椎畸形。



TAG:越南15岁少年患怪病不长高 多年未躺着睡觉(图)

受精过程新发现:有望以很少精子人工授精(图)

受精过程新发现:有望以很少精子人工授精(图)



精子准备进入卵子精子准备进入卵子

  新华网东京3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大阪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利用小鼠实验发现,精子至少能够两次通过卵子周围的透明带。这一发现纠正了对受精过程的传统认识,有望以很少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并且对治疗不孕发挥作用。

  透明带是指哺乳动物卵子生成期间形成的、围绕在卵子周围的一层透明的膜状保护层,在受精中起重要作用。精子接触围绕在卵子周围的透明带时,精子尖端顶体与其发生反应,使精子能够穿过透明带而受精。根据以前的定论,已发生一次顶体反应的精子无法再次穿越透明带,因而无法受精。

  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出一种特殊的雌性小鼠,这种小鼠能够使精子穿过自己卵子的透明带,但无法与卵子结合。这种雌鼠与普通的雄鼠交配8小时之后再采集卵子,发现很多精子穿过了透明带,但是没有办法受精,都积存在卵子周围。

  研究小组取出积存的精子,放到正常的小鼠卵子边,数小时之后观察时发现,精子再次穿过了透明带,与卵子结合而受精,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正常的小鼠。研究小组认为,这说明比起以前的看法,顶体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因此能够两次透过透明带。

  大阪大学教授冈部胜指出:"这个实验弄清了神秘的受精的部分机制,并且颠覆了以前的定论。研究如果取得进展,也许能够用少量精子就进行人工授精,并且用于治疗不孕。"这一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TAG:受精过程新发现:有望以很少精子人工授精(图)

日本摄影师纪录震区海底世界 拍到变异鲶鱼(图)

日本摄影师纪录震区海底世界 拍到变异鲶鱼(图)



日本摄影师纪录震区海底世界 拍到变异鲶鱼日本摄影师纪录震区海底世界 拍到变异鲶鱼

  静谧的海水中,一条幽蓝的海鱼正在静静游动,遍体浓艳的蓝色花纹上间杂着白色的斑纹,偶尔还有些许粉红点缀,触须上更是布着细小的、珊瑚状的红须。一对儿黄澄澄的眼睛周围,红黑相间的纹路看上去十分显眼。

  这并不是什么新品种的鱼类,也不是哪个科幻电影里特效的产物,而是一只因核辐射变异的海鲶鱼!

  自2011年灾后第四周至今,日本潜水摄影家键井靖章冒着核污染的危险,多次潜入海底拍摄震区的海底世界,用影像记录着一年来水下所发生的可怖变化。

  照片里,汽车倒卧海底,车身变形,被海水腐蚀得锈迹斑斑,倒插在泥泞中的钢琴已瞧不出原来的形状,仅黑白琴键赫然在目,一片废墟中,前日本天皇的照片还依稀可辨。

  不过,这些灾后水下的破败景象,都远远不如那条变异的海鲶鱼,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大。

  3月18日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潜水委员会成立时的活动中,键井靖章展示了这组珍贵的照片。看到照片中凋敝的海底震区里,游弋生活的变异生物时,不知与会者是何感想。但照片在网上公布后,确实引起一片哗然。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肯?比塞勒一直负责监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他在今年2月21日透露,此次福岛核事故扩散监测于去年6月开始,尽管核事故发生已近一年,但核泄漏引发的核辐射并未停止,在距日本30~64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检测到的辐射物质铯-137浓度是正常值的10~1000倍。

  核辐射至少已经随着海水扩散到了640公里以外的地区,而且仍在向更远的距离扩散。除了海水外,该片海域的鱼和浮游生物体上也都检测到了包括铯-137在内的核物质,其辐射水平比灾前该水域平均水平超出10倍以上,最高核辐射水平则高出1000倍。

  放射物已彻底融入了海底泥土当中深达20厘米,就像当年的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核污染一样,在漫长的年月中都不可能轻易散去。

  肯?比塞勒表示,检测结果中显示的铯-137的水平比通常被认为会造成伤害的程度要低,不足以威胁海洋生物安全,不影响人类食用海产品。

  但这样的说法,听起来让人觉得并不是那么可靠。尤其,当令人震惊的变异生物照片已经摆在了眼前,谁能面对那张发着幽幽绿光的黄鱼鱼卵照片说,这是无害的可食用的?

  当变异发生,给物种、给生物链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时间就能够结束的。放射生态学家沃德?维克勒说,海洋动物的卵和幼体对辐射较为敏感,所导致的辐射暴露将改变它们的DNA。

  纽约莱曼学院海洋与江河口研究所负责人拉什林则指出,绝大多数变异动物无法幸存,一些动物还会将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如果海洋动物摄入受到辐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海洋食物链将受到污染。

  眼下国内专家最担忧的,就是核泄漏事故对中国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灾后排放的放射性污水主体向东漂移,主要影响日本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但日本附近海域存在极其复杂的中小尺度涡动,会将部分放射性污水向太平洋西南方向输运,长期来看,中国海域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如果整个生物链中开始出现变异的DNA,全人类都是受灾者,躲到南极也没用。

  上世纪50年代,日本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系列电影名为《哥斯拉》,影片中塑造了一只在美国承受了核辐射后从海上出现、袭击都市的怪兽,眼下,造成核辐射的灾后垃圾已经有了,哥斯拉会不会也不远了?

  按照计划,日本政府希望在2014年3月之前,将所有灾后的核污染垃圾处理干净。希望这里所说的处理方式,并非如去年一样,指的是"倾倒入海"。

  否则,科幻电影里想象出的核辐射变异生物哥斯拉,真的有可能化身为"鱼斯拉",在某个阴云密布的日子,浩浩荡荡地登陆东京呢。



TAG:日本摄影师纪录震区海底世界 拍到变异鲶鱼(图)

研究称每天久坐增加死亡率 快走可预防慢性病

研究称每天久坐增加死亡率 快走可预防慢性病



[导读]成年人若每天坐11个小时,无论他们不坐着的时间做多少体力活动,三年内将比平均每天坐4小时的人死亡几率大40%。

世卫组织建议人们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资料图)

世卫组织建议人们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资料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7日报道,近日著名医学期刊《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文章称,一项对22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成年人若每天坐11个小时,无论他们不坐着的时间做多少体力活动,三年内将比平均每天坐4小时的人死亡几率大40%。这项研究称,将个体的运动量、体重和健康状况加以综合考虑,风险仍然存在。

  此外,每天坐着的时间在8-11小时的人比每天静坐时间小于4小时的人死亡几率大15%。文章称,3年的后续跟踪研究发现,调查者中有5400例死亡,7%是由于久坐而死。

  据报道,久坐的人往往腰围更大,体内胆固醇、血糖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水平更高。平均成年人在90%的闲余时间里会选择坐着,只有不到一半成年人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要求。

  该文作者之一大卫· 邓斯坦(David Dunstan)建议成年人每天快走30分钟以预防慢性病。支持该研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心脏基金会执行官托尼·瑟沃尔(Tony Thirlwell)称,静止怠惰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

  主导此项研究的是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员,海德·凡·德·普勒格(Hidde van der Ploeg)博士,他说,"这一研究结果对公众健康将有重要的影响。"



TAG:研究称每天久坐增加死亡率 快走可预防慢性病 慢性病 研究发现 死亡率 体力活动 研究结果

今年1号热带风暴生成 台风3月出现是常态

今年1号热带风暴生成 台风3月出现是常态



[导读]去年第一个台风直到5月11日才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而今年3月份就生成台风多少让公众有些意外。然而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认为,三月份生成台风并不是什么异常情况。

去年第一个台风直到5月11日才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而今年3月份就生成台风多少让公众有些意外。然而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认为,三月份生成台风并不是什么异常情况。2010年的1号热带风暴奥麦斯生成的时间就比今年更早,出现在3月24日。从台风生成的历史统计来看,3月就就有台风生成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从1951年到2005年的55年间有22个年份在3月份有台风生成,生成台风的比例约占40﹪,1982年的时候还曾在3月一个月的时间里生成过3个台风。

今年1号热带风暴生成 台风3月出现是常态

1971-2000年台风生成和登陆统计

卫星监测显示,29日08时"帕卡"的中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偏东方大约1030公里的海面上,预计未来48小时将在原地回旋少动。预计"帕卡"将主要影响老挝附近海域,南海南部海域海域有6~8级的大风,但对我国近海海域基本无影响。

据了解,3月台风虽然常见,但一般不会在我国登陆。从台风登陆的历史记录来看,到了每年5月份我国才会出现首次台风登陆记录。



TAG:今年1号热带风暴生成 台风3月出现是常态 台风 热带风暴 李小泉 帕卡 南海南部

足骨化石证实“露西”时代存在其他人科动物

足骨化石证实"露西"时代存在其他人科动物



[导读]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发现的足骨化石证实,著名古人类化石"露西"生活的时代还存在其他人科动物,这对研究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在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发现的足骨化石证实,著名古人类化石"露西"生活的时代还存在其他人科动物,这对研究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多种人科动物曾并存,但发现与"露西"同时代的其他人科动物化石却尚属首次。

"露西"1974年由时任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唐纳德·约翰逊等人在埃塞俄比亚发现,被看做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里程碑。当时为庆祝这一发现播放了甲壳虫乐队的歌曲《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因此化石被取名为"露西"。2009年,在该博物馆新馆长约翰尼斯·海尔-塞拉西的领导下,一个国际团队在"露西"出土之地以北约50公里处发现了新足骨及趾骨化石。由于足骨易碎、很难保存,科学家们当时非常激动。

研究团队分析足骨结构并测量其周围泥土的年代后认为,这块化石是生活在约340万年前的某人科动物右前脚的部分片段。"露西"拥有与人类类似的脚,而这种人科动物的脚部发育没那么超前。它虽然可以直立行走,但脚掌也可以抓握,用于攀爬树枝,因此这种动物待在树上的时间应比"露西"长。

参与发掘工作的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教授布鲁斯·拉蒂默认为,这些化石"是解决我们的脚掌如何从原始形态进化到现代形态问题的另一扇窗口"。

由于未发现这一物种其他部位的化石,研究团队尚无法确定存在一个新的古人类支系。不过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该物种不属于"露西"所属的南方古猿阿法种。

南方古猿阿法种生活在距今370万年至290万年前,其最著名的代表即是"露西",生活在距今约320万年前。发现与"露西"同时代的其他人科动物表明,古人类的进化比原先认为的要更为复杂。(综合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任海军、驻伦敦记者黄堃报道)



TAG:足骨化石证实"露西"时代存在其他人科动物 露西 足骨 人科 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 自然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用“宇宙眼”观地球 神秘地质结构震撼人心

用"宇宙眼"观地球 神秘地质结构震撼人心



[导读]凯珀斯于3月7日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86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拍摄下这一照片,充分展示了从宇宙中观地球这一独特视角的优势。

壮观诡异的"理查特结构"

壮观诡异的"理查特结构"

  据美国媒体3月27日报道,近日,当国际空间站掠过非洲西部的撒哈拉沙漠时,荷兰宇航员安德烈·凯珀斯拍摄到了位于毛里塔尼亚境内的"理查特结构"。由于各个岩层的受侵蚀程度不同,照片上的这一结构成环状向外不规则蔓延。据地理学家说,"理查特结构"的成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凯珀斯于3月7日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86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拍摄下这一照片,充分展示了从宇宙中观地球这一独特视角的优势。

  近来,宇航员经常对地球进行观测,以获得更多科学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不少宇航员在推特和脸谱网等社交平台上非常活跃,及时与公众分享太空中看到的壮美景象。

  美国航空航天局还使用他们拍摄的照片来吸引学生以及航天爱好者参与到地理、行星科学以及人类太空飞行等学科研究中来。



TAG:用"宇宙眼"观地球 神秘地质结构震撼人心 理查特结构 宇航员 地质结构 拍摄 国际空间站

美国研究显示常吃巧克力或助保持身材

美国研究显示常吃巧克力或助保持身材



[导读]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常吃巧克力且有运动习惯的健康人士身高体重指数(BMI)低于不常吃巧克力的人。换句话说,常吃巧克力或助保持身材。

指数低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调查超过1000名成年人,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热量摄入情况并计算身高体重指数。

调查对象年龄从20岁至85岁,报告平均每周吃巧克力2次,锻炼3.6次。数据显示,巧克力摄入量超过平均数的调查对象身高体重指数比低于平均数的人更低。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和锻炼次数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周吃5次巧克力的人比不吃的人体重轻2.3千克至3.2千克。

身高体重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是否健康的一个国际常用指标,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身高体重指数在20至25之间为正常,25至30之间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举例而言,一个人身高1.65米,那么体重超过68公斤即为超重,超过82公斤属于肥胖。

重次数

研究人员认为,巧克力中的抗氧化物质儿茶酚能促进肌肉生长。因此,尽管巧克力具有高热量且含糖,综合来看,比起增重,它更有助保持身材。

法新社26日援引项目带头人比阿特丽斯·戈洛姆的话报道:"比起不常吃巧克力的成年人而言,常吃巧克力的人身高体重指数更低。"

另外,研究并未显示出巧克力摄入量与身高体重指数的关系。也就是说,对保持身材而言,摄取次数重于摄入量。戈洛姆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决定体重的根本因素除了热量的多少,还有热量的构成。"

研究报告由26日出版的美国《内科学文献》月刊发表。研究人员说,仍需开展更多临床实验以印证他们的研究结果。

需适度

戈洛姆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巧克力有利心脏健康的概念。先前研究显示,每天食用6.7克黑巧克力能最为有效地促进心脏健康,最多可减少罹患心脏病几率三分之一。另外,与"超级水果"蓝莓、蔓越莓、石榴、巴西莓相比,黑巧克力抗氧化作用更强,堪称"超级食物"。

鉴于戈洛姆等人的研究并未建立起巧克力摄入量的合理或有益限度,专家呼吁食用巧克力仍需适度。

美国公共卫生专家南希·科珀曼说:"在为保证身体健康而坚持每天吃巧克力之前,请牢记,一条巧克力含有超过200卡路里热量,大部分来自饱和脂肪和糖分。"

膳食专家建议把巧克力作为均衡饮食中的一部分,人们日常还需摄取一些并不那么诱人的食物,如糙米、豆类、水果和蔬菜。



TAG:美国研究显示常吃巧克力或助保持身材

苏联时代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43年坠落南极(图)

苏联时代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43年坠落南极(图)



资料图:气象卫星资料图:气象卫星"流星1-1号"

  中新网3月28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航空航天防御部队新闻发言人阿列克谢·佐罗图欣表示,苏联时代第一颗气象卫星"流星1-1号"周二(27日)坠落南极毛德皇后地(Queen Maud Land)。

  佐罗图欣说:"据航空航天防御部队太空空间控制总中心消息,'流星1-1号'卫星碎片进入稠密大气层的时间是莫斯科时间27日2点17分。"

  他指出,卫星碎片坠落在南纬80.9度、西经5.63度的南极洲毛德皇后地。

  据介绍,"流星1号"气象卫星于1969年3月26日由R-7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距今整整43年。

  据悉,"流星1号"气象卫星是继一系列试验卫星后苏联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气象卫星,使用摄像机和红外探测器收集并向地球传送不同区域的气象信息和图像。它不仅向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中心传递信息,而且其他国家的气象服务局也能接收到其信息。

  这颗卫星运作了1年多的时间。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当时有一条防止冷战期间核冲突意外启动的特殊渠道,通过这条渠道从苏联向美国传送信息和红外探测图像的工作在1970年7月停止后,该卫星也停止了工作。

  最初卫星重量大约1.2吨,被送入650公里高的极地圆形轨道。2011年夏天该卫星所处高度为400公里,而9个月后的2012年3月,该卫星下降至250公里。



TAG:苏联时代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43年坠落南极(图)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神舟九号将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

神舟九号将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



  本报讯 (记者李莉)今年即将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将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破蛹成蝶和蝴蝶升空代表着梦想的实现与飞跃,市教委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我的梦想"征集活动,此次活动的参加者均可成为太空活体蝴蝶(卵和蛹)的共同认养者。

  市教委介绍,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的梦想与'神九'同行",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均可参加。各区县组织学校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提示书写《梦想卡》,或登录活动官方网站www.7cbp.com填写电子版。书写梦想的体裁不限,参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书写心中梦想,抒发真挚感情。

  5月20日前,将举行移交梦想仪式,等待入舱。"神九"飞船顺利返回后将向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发放活动纪念证(纪念卡),并举行太空蝴蝶展览和"梦想秀"展示活动开幕式。参加"我的梦想与神九同行"活动的同学均可成为太空活体蝴蝶(卵和蛹)的共同认养者;所书写的梦想均由"神舟九号"飞船携带至太空遨游并返回。



TAG:神舟九号将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

《泰坦尼克号》导演完成世界最深海渊潜水

《泰坦尼克号》导演完成世界最深海渊潜水



[导读]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驾驶单人深潜器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底部。目前他已经完成潜水,回到海面。

《泰坦尼克号》导演完成世界最深海渊潜水

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完成了他的世界最深海渊潜水之旅

中新网3月26日电据外电25日报道,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驾驶单人深潜器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底部。目前他已经完成潜水,回到海面。

卡梅隆此次潜水挑战的合作伙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证实,卡梅隆下潜到了10898 米,这是人类下潜海洋的极限深度。卡梅隆是抵达这一位于关岛附近深邃海沟底部的第三个人,也是单独下潜的第一人。

卡梅隆此次潜水除了为科学研究搜集样本之外,还拍摄了一些照片和视频。

据悉,卡梅隆今年57岁,他每天坚持跑步,并练习瑜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以适应深潜器狭窄的空间设计。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学习海洋知识。



TAG:《泰坦尼克号》导演完成世界最深海渊潜水 潜水 导演 泰坦尼克号 世界海洋 国家地理

澳大利亚北部发洪水 65岁老人被鳄鱼围困3天

澳大利亚北部发洪水 65岁老人被鳄鱼围困3天



[导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近日因大雨引发洪水,65岁老人特里·多诺万被困在自家的小屋与世隔绝,而四周鳄鱼围绕,情况紧急。

澳大利亚北部发洪水 65岁老人被鳄鱼围困3天

65岁老人特里·多诺万被困在自家的小屋与世隔绝,四周鳄鱼围绕

  中新网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近日因大雨引发洪水,65岁老人特里·多诺万被困在自家的小屋与世隔绝。而四周鳄鱼围绕,情况紧急。3天之后,特里终于获救。

  特里事后回忆道:"水不断上涨,我只能把东西放在台球桌上。我发现了好几条鳄鱼。"

  其中一条鳄鱼在屋后的游廊上,另一条长约4米的咸水鳄鱼则游到了屋子底下。"它的嘴在水下,我只看见眼睛和背,"特里说,"接着,眼睛也没入水中,我只能看见背和头顶。"

  鳄鱼在门外徘徊,特里却毫无办法。"我想,要是水继续上涨,我就到房顶上去。"最后,特里终于在3天后被直升机发现,幸而得救。



TAG:澳大利亚北部发洪水 65岁老人被鳄鱼围困3天 咸水鳄鱼 围困 老人 引发洪水 资料图

印尼发现新种黄蜂:巨大下颚可交配时固定配偶

印尼发现新种黄蜂:巨大下颚可交配时固定配偶



这只雄黄蜂拥有非常庞大的下颚,这令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这只雄黄蜂拥有非常庞大的下颚,这令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肯西认为,这种黄蜂的下颚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抵御来犯敌人,二是博得配偶欢心。肯西认为,这种黄蜂的下颚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抵御来犯敌人,二是博得配偶欢心。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现一个黄蜂新种,它有2.5英寸(约合6.35厘米)长,下颚非常宽,这令它的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教授林恩-肯西表示:"它的下颚很大,合起来时能把头的两旁包起来。下颚打开时,实际上比这只雄黄蜂的前腿还长。"肯西在苏拉威西岛东南部的麦康迦山上发现了这只巨大的黄蜂。

  她表示,它的巨大体型和凶猛的特点使它看起来像绰号为"科摩多龙"的黄蜂。肯西说:"我打算以印度尼西亚的国家象征给它取名为迦楼罗。"众所周知,迦楼罗是一种鹰头人身的金翅鸟,被称为"鸟类之王"。它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神鸟,速度惊人。

  肯西说:"我第一眼看到这只黄蜂时就意识到它与众不同。我从未见过像达拉拉物种一样的任何动物。我们现在对这些黄蜂的生物学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生活在苏拉威西岛东南部。"

  她说:"这些巨大的下颚在防御和繁殖上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黄蜂的另一个物种中,雄性住在巢穴入口处,这能避免寄生虫进入巢穴,还能阻挡其他动物进行抢劫。这是一种确保父权的方法。另外,这些庞大的下颚能包住雌性的胸腔,交配时可以将配偶固定在雄性身上。"(孝文)



TAG:印尼发现新种黄蜂:巨大下颚可交配时固定配偶

美信使号探测器或在水星极地发现水冰(图)

美信使号探测器或在水星极地发现水冰(图)



根据美国宇航局  根据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获取的数据,水星阴暗区内的明亮沉积物可能就是水冰。这些陨坑的温度可能降至足够低的程度,进而允许水冰存在根据  根据"信使"号获取的数据,水星曾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星球。"信使"号于2011年3月进入水星轨道,一天绕水星运转两周,目前已拍摄了近10万幅照片,同时对水星表面进行了400多万次测量根据根据"信使"号的观测数据,过去的水星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导致表面陨坑发生倾斜  "水手10号"拍摄的水星照片。科学家认为水星的不稳定轨道由一颗小行星撞击所致。这颗小行星在水星表面形成一个盆地水星是太阳系内最内侧行星,被太阳的潮汐力  水星是太阳系内最内侧行星,被太阳的潮汐力"锁住"。据科学家推测,水星的一天本应就是一年,但情况并非如此,这让科学家非常困惑"信使"号2012年初拍摄的水星照片。水星上的一个陨坑可能与这颗行星的轨道不稳定有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根据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获取的数据,水星极地地区的永久阴暗区陨坑深处可能存在水冰。水星是太阳系内的最内侧行星,地表温度超过400摄氏度。科学家一直怀疑在雷达扫描中发现的明亮沉积物可能就是水冰,"信使"号传回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了这一观点的可信度。

  负责"信使"号成像系统的科学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的南希-查伯特表示:"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获取过这些明亮沉积物所在区域的图像。水星双重成像设备(MDIS)拍摄的图像显示,水星南极附近的所有明亮沉积物都位于永久阴暗区,北极附近的明亮沉积物也处在阴暗区,为水冰假设提供了佐证。"

  但查伯特同时也指出这一发现并不是决定性证据,证明这些沉积物就是水冰。发现这些明亮沉积物的陨坑温度较高,需要存在一个隔热层,才允许水冰存在。目前,科学家正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信使"号于2011年3月进入水星轨道,一天绕水星运转两周,目前已拍摄了近10万幅照片,同时对水星表面进行了400多万次测量。"信使"号共用了6年时间,飞行6000万英里(约合9656万公里),才进入水星轨道。

  与1975年的"水手10"号相比,"信使"号对水星表面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观测,"水手10"号只拍摄了地表部分区域的图像。"信使"号获取的新测量数据显示,这颗已经沉寂了几十亿年的行星过去的火山活动也非常活跃。由于地表下方的活动,水星上的陨坑出现倾斜。宇航局科学家认为水星地核周围的地壳和地幔可能就像一层桔皮,处在一个巨大的铁核顶端。根据引力数据判断,水星可能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内部结构,铁核巨大,外面包裹着一层硫化铁,外面的地幔和地壳很薄,由硅酸盐构成。水星表面的很多陨坑随时间推移发生倾斜,说明内部活动导致陨坑形成后的地貌发生扭曲。

  在《科学》杂志刊登的两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详述了他们的发现。研究论文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地理学教授玛丽亚-祖博尔表示:"在'信使'号进行全面观测前,很多科学家认为水星与月球非常相似,在太阳系历史非常早的时期便平静下来。在其演化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是一颗'死星'。现在,我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水星内部存在与众不同的动力学现象,说明水星曾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活跃状态。"

  根据"信使"号的引力测量数据,研究小组推测水星可能拥有一个巨大的铁核,占到水星半径的近85%,地幔和地壳只占15%,就像一层桔子皮。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大卫-史密斯表示:"我们此前就提出一种有关水星内部结构的想法,但最初的观测数据并不支持我们的理论,致使我们怀疑观测结果。随后,我们又进行了更多研究,证实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后重新研究有关水星内部结构的理论,与观测结果相符的理论。"

  利用水星表面的激光测量数据,研究人员对水星北半球的多个地貌特征进行了测绘,结果发现海拔变化幅度小于火星或者月球。此外,他们还在水星卡诺里斯盆地发现了水星最大的陨坑,这大大出乎他们意料。这个陨坑的底部部分区域高出边缘,说明来自水星内部的力量在陨坑形成后将其推高。祖博尔和同事还发现了一个由低地构成的区域,几乎就以水星北极为中心。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这个低地区在水星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迁移到这一地区。(孝文)



TAG:美信使号探测器或在水星极地发现水冰(图)

全球环保人士热议如何帮助“压力下的地球”

全球环保人士热议如何帮助"压力下的地球"



[导读]在伦敦开幕的"压力下的地球"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专家和相关业界人士共同发出的声音:地球正在承受压力,人们必须采取行动。

地球正在承受压力,人们必须采取行动,这是26日在伦敦开幕的"压力下的地球"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专家和相关业界人士共同发出的声音。他们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供今年6月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参考。

据介绍,本次会议为期4天,由多家与环保有关的研究组织共同举办,得到了国际科学理事会的支持,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0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业界人士与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等机构也设立了展位,人们从各个角度商讨和交流如何帮助"压力下的地球",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

大会首席科学顾问、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开幕式上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正在逼近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科学共同体因此有责任发出声音,敦促所有国家的官员、民众和企业都考虑采取相应政策,避免对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她说,联合国将于今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这是一次事关地球未来的非常重要的会议。本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为此总结了一些政策建议,涉及能源安全、绿色经济、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希望能为联合国会议提供参考。

英国环境事务大臣卡洛琳·斯佩尔曼致辞时,列举了英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认为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可以同时追求的目标,表示将为联合国里约会议达成较高目标而努力。

联合国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环境与发展会议,是今天讨论诸多重要环保问题的基础。今年是环发会议举行20周年,联合国将再次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全球相关业界人士也正在为这次大会加紧准备。



TAG:全球环保人士热议如何帮助"压力下的地球" 环保人士 热议 环保问题 压力下的地球 首脑会议

山东枣庄捕获母狼被指系哈士奇:将进行DNA鉴定

山东枣庄捕获母狼被指系哈士奇:将进行DNA鉴定



亲,别猜了,我都想问专家了,自己究竟是勇猛的狼还是娇羞的哈士奇。亲,别猜了,我都想问专家了,自己究竟是勇猛的狼还是娇羞的哈士奇。士可杀不可辱,我才是一只堂堂正正的狼。虽然我牺牲了,但是想告诉潜伏的同志们,DNA要来了,抓紧时间跑路吧!  士可杀不可辱,我才是一只堂堂正正的狼。虽然我牺牲了,但是想告诉潜伏的同志们,DNA要来了,抓紧时间跑路吧!动物学教授马金生动物学教授马金生市民王先生在动物园中拍摄的被民警抓获的"母狼"照片。市民王先生在动物园中拍摄的被民警抓获的"母狼"照片。市民王先生提供的、在自己家院中拍摄的哈士奇照片。市民王先生提供的、在自己家院中拍摄的哈士奇照片。

  山东枣庄捕获母狼被指系哈士奇狗,将进行DNA鉴定

  新快报讯 继19日警方击毙一野生灰狼后,山东枣庄再次抓获一只白色"母狼"。但网民称"母狼"其实是自家的哈士奇宠物狗。对此,枣庄市林业局森保站站长张长普表示,所擒"母狼"究竟是狼还是狗还需要进行DNA鉴定,已邀请专家将对"母狼"进行鉴定。此前,野生动物学家曾认定"母狼"为野狼。

  大灰狼来了

  专家说这是一只活了10年的老狼

  近日来,山东枣庄连发5起疑似野狼伤人事件造成2死5伤。3月19日,山东枣庄滕州警方发现一只大灰狼踪迹,经过20公里追击终于将这只狼击毙。

  20日,齐鲁师范学院动物学系教授马金生对这只狼进行了检验。据民警称重,约重117斤。马教授在现场对这只狼进行了测量,发现这只狼长约1.5米,尾长38厘米,肩高80厘米,耳长11厘米,牙齿2厘米多,口脸12厘米。经目测,马金生认为,这确实是一只灰狼,因为狗没有这么大,但也不是最大的灰狼,一般最大的灰狼有2米多。马金生表示,这种狼俗称西藏狼、蒙古狼,而且根据牙齿磨损的程度,他认为这是一只老狼,活了10年左右。

  母狼又来了

  专家说这跟死去的灰狼可能是一对

  23日中午,在滕州市南沙河镇,有村民报警称发现一只狼。随后,警方迅速出警,经过20多公里的搜寻后,发现了一只瘫软在地上的白色狼。随后这只狼被民警擒获。

  马金生教授这次表示,这次扑捉的狼和在19日击毙的那只狼,毛色虽然不一样,它的毛色变化很大,但也都同属于灰狼,或者叫中国狼,是野狼。马教授还表示被擒的这只狼和被打死的狼有可能是一对。他说把打死的公狼放到这只母狼的附近,叫它看到,它会有亲昵的表示,那就表示这是一对狼,如果没有表示那可能就不是一对狼,另外还有狼,数量还要多。

  哈士奇也来了

  林业局领导说还是相信DNA吧

  对于23日民警捕获的母狼,滕州市民王先生显然不同意专家的看法。他在网上看到照片后,确认专家所称的"狼"其实是他家养的宠物狗。

  王先生家的狗是一只哈士奇,名字叫Lady,今年5岁,性格温顺,是个女孩。日前不慎从家中跑出。据介绍,哈士奇是唯一不会狗叫的犬类。

  枣庄市林业局森保站站长张长普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为慎重起见,所擒母狼究竟是狼还是狗,还需要进行DNA鉴定。



TAG:山东枣庄捕获母狼被指系哈士奇:将进行DNA鉴定

研究人员称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下落”新线索

研究人员称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下落"新线索



[导读]研究人员根据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理查德·鲍恩的回忆,得出了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一个停车场下的猜测。

中国和南非的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3月刊《南非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新线索。

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教授李·伯杰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名中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根据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理查德·鲍恩的回忆,得出了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一个停车场下的猜测。报告称,鲍恩和他的家人主动找到了在考古学方面享有盛名的金山大学,透露了鲍恩"最后看见"北京人头盖骨的经过。

根据鲍恩回忆,1947年他在美军设在秦皇岛的"霍尔康姆营地"参加一场战斗,美军在挖掩体时挖出了装在木板箱里的"北京人头骨",当时士兵把木板箱当成了机枪垫,随后鲍恩被俘虏。鲍恩认为,战斗结束后,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又被埋在了原地。研究人员根据鲍恩的回忆,前往秦皇岛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鲍恩所说的"霍尔康姆营地"——它现在已变成了一个建在闹市区的停车场。

研究人员认为,鲍恩可能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头盖骨的人,在诸多关于北京人头盖骨的回忆中,鲍恩的叙述可能是"最可信"的。南非金山大学发表声明说,北京人头盖骨"要么仍然下落不明,要么就埋藏在秦皇岛柏油地面的几英尺之下"。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出于"保护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目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是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



TAG:研究人员称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下落"新线索 北京人头盖骨 研究人员 下落 1941年 霍尔康姆营地

机遇号火星车传回最新自拍照:电池板遭尘封

机遇号火星车传回最新自拍照:电池板遭尘封



机遇号火星车传回最新自拍照:电池板遭尘封机遇号火星车传回最新自拍照:电池板遭尘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拍摄了一幅自拍照,照片中"机遇"号的太阳能电池板被尘土覆盖。此时,"机遇"号任务已经进入第5个火星冬季。尘土减少了"机遇"号的发电量,致使行动受限。只有在冬季过去或者风将尘土吹走,"机遇"号才能恢复正常供电。

  实际上,这幅自拍照由多幅照片拼接而成,由"机遇"号的全景照相机在第2111至第2814个火星日(2011年12月21日至24日)拍摄,展示了从上方观察"机遇"号看到的景象,照相机所在的桅杆并未在照片中出现。这幅肖像的颜色与真实颜色接近,获得照相机项目组的很高评价。如果拍摄时宇航员就在现场,所能看到的景象基本上与照片相同。

  "机遇"号于2004年1月在距离当前位置大约14英里(约合23公里)的地方着陆,目前已经在火星南半球工作4个冬季。与双胞胎兄弟"勇气"号相比,"机遇"号更为靠近火星赤道。在前几个冬季,它无需呆在向阳斜坡上。现在,"机遇"号的太阳能电池板被尘土覆盖。为此,项目组决定利用"勇气"号采取的策略,让它留在一个向阳斜坡上。2012年3月30日火星冬至前后的几个月,白天的时间较短,从"机遇"号的角度,太阳在北天的位置较低。这个北向斜坡位于一个名为"Greeley Haven"的地区,在此停留期间,"机遇"号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孝文)



TAG:机遇号火星车传回最新自拍照:电池板遭尘封

化石重塑史前巨蟒:长14米体重相当小轿车(图)

化石重塑史前巨蟒:长14米体重相当小轿车(图)



史密森学会的科学家在一段录像中再现了泰坦巨蟒的样子,该节目的目的是探索这种蛇为什么会长到48英尺(14.63米)长,重达2500磅(1133.98公斤)  史密森学会的科学家在一段录像中再现了泰坦巨蟒的样子,该节目的目的是探索这种蛇为什么会长到48英尺(14.63米)长,重达2500磅(1133.98公斤)用来重塑这种可怕的食肉动物的泰坦巨蟒的颅骨用来重塑这种可怕的食肉动物的泰坦巨蟒的颅骨泰坦巨蟒可能比曾出现过的任何大蟒都大泰坦巨蟒可能比曾出现过的任何大蟒都大泰坦巨蟒长达48英尺(14.63米),体重与一辆小轿车相同,身体厚度超过1码(0.91米)。这种大蟒蛇的近亲生活在6000万年前的哥伦比亚北部地区  泰坦巨蟒长达48英尺(14.63米),体重与一辆小轿车相同,身体厚度超过1码(0.91米)。这种大蟒蛇的近亲生活在6000万年前的哥伦比亚北部地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美国史密森学会已经令一种6000万年前在雨林里蜿蜒穿梭的长达48英尺(14.63米),重达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继恐龙灭绝之后,其他食肉动物开始争夺统治地位。泰坦巨蟒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种比任何蟒蛇都大的史前巨蟒显然也是历史上最大的蟒。

  史密森学会在一个新电视节目中再现了这种可怕的史前巨兽,该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蟒会长那么大。史密森频道的节目设计负责人大卫-罗亚勒说:"这是一个似乎非常奇幻的发现,它看起来可能像是一个幻想的主题。它是一种出现在斯皮尔伯格设想的过去的动物,它的名字会令人想起一种虚构的庞大怪兽。"史密森频道创作了一部有关发现这种生活在6000万年前,长达48英尺(14.63米),重2500磅(1133.98公斤)的史前巨蟒的影片,并塑造了该食肉动物可能的样子。

  该影片利用一个实物大小的巨蟒雕像进行宣传,并在纽约中央车站展出。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和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洛赫博士是负责发掘泰坦巨蟒化石的科研组成员之一。发现这种巨蟒化石的地方,曾被认为古新世是一片原始雨林。蛇的颅骨几乎从未发现过,因为它们极其易碎,通常早已分解掉了。"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是这种蟒为什么会长那么大,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热带地区的温度更高。泰坦巨蟒是恐龙灭绝后的至少1000万年间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因此它是恐龙消失以后地球上新的统治者。"

  泰坦巨蟒的化石是在哥伦比亚瑟尔琼(Cerrejon)的一个露天煤矿发现的,与它一同发现的还有海龟和鳄鱼化石。这种庞然大物生活在古新世,即恐龙因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地球走向灭亡后的1000万年间,它帮助填补了进化史上缺失的一环。在获得这一发现以前,科学家手里没有6500万和55万万年前生活在热带南美洲的脊椎动物的化石。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詹森-海德博士说:"现在我们拥有一扇窗,通过它我们可以回溯到恐龙灭绝后的时代,看一看是怎样的动物取代了恐龙的统治地位。这种像大蟒蛇的庞然大物比一辆城市公交车更长,体重超过一辆小轿车的重量。它是有史以来已知的最大蛇类。"(孝文)



TAG:化石重塑史前巨蟒:长14米体重相当小轿车(图)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杨利伟透露:中国首批女宇航员正在训练

杨利伟透露:中国首批女宇航员正在训练



[导读]杨利伟透露,两年前中国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时就有女宇航员入选,她们目前正在紧张训练中。

杨利伟透露:中国首批女宇航员正在训练

三名航天员与中学生代表亲切互动

"如果在太空中遇到外星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会用肢体语言说哈罗问好。"航天员幽默的回答,引起在场学生的爆笑。昨今两日,航天军事专家、总参二某部高级工程师孙锦云教授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刘伯明大校等三位功勋航天员一行走进佛山校园,与佛山市5000多名中学生代表"零距离"接触互动,中学生们抛出专业的航天问题让杨利伟等航天员感到惊喜。

【谈食物】

学生:航天食品和普通食品有何不同?

费俊龙:航天员来自全国各地,口味虽然不一,但我们的航空食品还是融入了自己的饮食文化,有红烧肉、咸水虾仁,各种蔬菜,甚至在太空中还能吃到冰激凌。

【谈感受】

学生:在太空中到底是什么感受?

杨利伟:刚进入失重效果时航天员会出现脸红、鼻塞等反应,但通过大量训练就可适应。在太空中看星星,其实和地球上看大小差不多,我们总说星星一闪一闪的,在太空看星星不会闪。

【谈女航天员】

学生:中国何时才有女宇航员遨游太空?女宇航员需具备什么条件?

杨利伟:两年前中国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时就有女宇航员入选,她们目前正在紧张训练中。女宇航员在抗负荷能力方面可能要比男宇航员差一些,但她们的耐受力却是很多男宇航员所不具备的。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女航天员的英姿。



TAG:杨利伟透露:中国首批女宇航员正在训练 宇航员 女航天员 训练 零距离 校园

美宇航员前往俄飞船躲避太空垃圾碰撞危险

美宇航员前往俄飞船躲避太空垃圾碰撞危险



  新华网华盛顿3月24日电 (记者 任海军) 美国航天局24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透露,国际空间站6名宇航员当天清晨曾被迫前往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以躲避可能撞击空间站的一块太空垃圾。

  美国航天局表示,这块太空垃圾形成于2009年2月份的美俄卫星相撞事故,美国东部时间2时28分(北京时间14时28分),垃圾抵达与空间站距离最近处,二者最近距离不到15公里。目前它已远离空间站,宇航员也已撤离"联盟"号,重返空间站。

  这已是空间站宇航员第三次前往俄罗斯"联盟"系列飞船躲避太空垃圾,上一次发生在2009年3月。目前与空间站对接的"联盟"飞船去年年底升空,它将在宇航员完成任务后将其运回地球,意外情况发生时则充当宇航员的救生船。

  美国航天局表示,通常情况下,如果能足够早地预警太空垃圾接近空间站的情况,地面控制中心会指示空间站调整轨道躲避,但此次太空垃圾来袭23日才得以确定,空间站来不及调整轨道,宇航员为安全起见只好"挪窝"。

  2009年2月,美国和俄罗斯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瞬间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国际社会对太空垃圾的关注。

  美国航天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地球周边有50多万块太空垃圾,其速度都在每小时2.8万公里以上,一小块太空垃圾就足以摧毁卫星或航天器。美国战略司令部下属的空间监视网对直径不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进行监控。



TAG:美宇航员前往俄飞船躲避太空垃圾碰撞危险

螃蟹袭击鲣鸟受凶猛反击 为逃命自行截肢(图)

螃蟹袭击鲣鸟受凶猛反击 为逃命自行截肢(图)



战争:这段惊人视频以一群螃蟹袭击一个鲣鸟巢穴开始。战争:这段惊人视频以一群螃蟹袭击一个鲣鸟巢穴开始。这只螃蟹和这只螃蟹和"队友"失散,遭到一只比它大许多的鲣鸟的猛烈攻击。这只受了重伤、勇敢异常的螃蟹截断了它自己的钳子。这只受了重伤、勇敢异常的螃蟹截断了它自己的钳子。这只螃蟹丢掉钳子匆匆逃走。幸运的是,一只新钳子不久就会长出来。这只螃蟹丢掉钳子匆匆逃走。幸运的是,一只新钳子不久就会长出来。

小螃蟹战败后扯下自己"胳膊"媒体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提到无畏的战场壮举,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螃蟹,但这只螃蟹将自己的"钳子"切断,算不算壮举?

  YouTube的一段在偏远的太平洋克利珀顿岛拍摄的视频显示,,一只螃蟹原来是袭击鲣鸟巢穴的"突击小组"成员,后来和伙伴们走散,结果遭到鲣鸟的凶猛攻击。这些愤怒的鸟毫不留情地啄它,最后它的一个螯受到重伤,但这并没有将其击败。这只螃蟹没有放弃希望,勇敢地截断了那个伤势很重的螯,匆匆逃离。幸运的是,蟹螯会再生。这个段自行"截肢"的视频在YouTube上大受欢迎,迄今为止已有50多万人点击。

  世界上有大约850个蟹种。令人惊讶的是,但即使是同种,也有各种各样的外貌。豆蟹只有数毫米大,日本的蜘蛛蟹则能长到13英尺(约合3.9米)宽,令人不可思议。(孝文)



TAG:螃蟹袭击鲣鸟受凶猛反击 为逃命自行截肢(图)

恐龙灭绝后陆地最大捕食者:泰坦巨蟒重生

恐龙灭绝后陆地最大捕食者:泰坦巨蟒重生



[导读]曾穿行于6000万年前的热带雨林的巨型捕食者——泰坦巨蟒(Titanoboa),最近被史密森尼频道复原出来。

恐龙灭绝后陆地最大捕食者:泰坦巨蟒重生

影片《狂蟒之灾》片段,泰坦巨蟒比这些蟒蛇还要大得多

一条48英尺长、2500磅重的、曾穿行于6000万年前的热带雨林的巨型捕食者——泰坦巨蟒(Titanoboa),最近被史密森尼频道复原出来。紧随着恐龙的脚步,其他捕食者也在为着权力而争斗,但泰坦巨蟒无疑是地史上最大的蟒蛇,令其他蟒蛇相形见绌。史密森尼频道最近制作了一档电视节目,对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进行了探究,那就是为何蟒蛇能够长到这么大?

恐龙灭绝后陆地最大捕食者:泰坦巨蟒重生

依化石重建的泰坦巨蟒的可怕模样

史密森尼频道的策划David Royale说,这一节目非常奇妙,它就像是幻想的产物,一种在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出现过的史前生物,它的原型就是这一种巨大的、谜一般的怪兽,它就是泰坦巨蟒。史密森尼频道拍摄了一部电影来记录这条长达48英尺、重达2500磅的6000万年前的巨蟒的发现史,并恢复了这种怪兽的长相。这部影片曾携一个真实大小的巨蟒模型在纽约大中央火车站进行宣传。



TAG:恐龙灭绝后陆地最大捕食者:泰坦巨蟒重生 巨蟒 泰坦 捕食者 恐龙灭绝 荧屏

神舟九号预计下月赴酒泉 已定数十项故障预案

神舟九号预计下月赴酒泉 已定数十项故障预案



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全过程 新华社记者 高微 崔莹 编制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全过程 新华社记者 高微 崔莹 编制

  今年6-8月,神舟九号将搭载3名航天员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昨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神舟九号已顺利通过"系统级"出厂评审,还需要进行"集团级"评审等程序后,不出意外的话,将会于下个月奔赴酒泉。

  神九飞船确定将搭载三名航天员。昨日,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已经初步确定了女航天员的人选,均在训练中,但详细的消息还不便于透露。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消息,日前,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顺利通过系统级出厂评审,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五院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评审会。

  经过与会专家的审议,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技术方案及系统功能、性能经过仿真、测试、试验和复核复算,满足飞行任务要求。

  专家还表示,其产品技术状态受控;与各大系统间接口明确,并通过验证;安全性、可靠性定量评估指标满足飞行任务要求;软件研制符合软件工程化要求;元器件、原材料、工艺管理过程受控,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据悉,去年11月28日,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开始总装,今年2月6日通过总装质量评审验收,并正式转入测试阶段。

  此外,据了解,将与"神舟九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轨稳定运行百余天,测试正常,状态良好,具备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条件。

  【揭秘1】

  女航天员一般要生过孩子的

  女航天员飞天,在不少国家已有先例。昨日,《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介绍,目前世界上,有"飞天"经历的共有50多名航天员,其中也包括女航天员。

  "女航天员要克服的困难要更多一些。"庞之浩说,但女航天员还有一些优势,包括耐久力、耐寂寞能力更强,男女航天员搭配完成任务会减少错误率。

  庞之浩还介绍,不同国家女航天员选拔是从飞行员、跳伞员中产生,航天员比飞行员的选拔要更加苛刻。

  "女航天员一般选生过孩子的,主要是怕飞天归来后对孩子有影响;不要有遗传病,三代都要查。"他说,女航天员上天还要避开"经期",否则容易患上一种疾病。

  【揭秘2】

  神九飞船定数十项故障预案

  据悉,由于今年的神舟九号飞船要进行"人控手动"、"载人交会对接"等十余项"9新"风险点,为此,研制团队制定出了数十项故障预案。

  专家解释称,"9新"包括新人、新状态、新构造、新工艺等几个方面。

  考虑到"载人"的特点,航天五院成立4个专题复核审查组,开展"神舟九号"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采用文件集中审查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飞船研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检查。

  "'集团级'评审是最高一级的评审,在此过程中,如果有专家提出需要检查、补查的意见,就会有时间延续,以往出现过,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少很少。"相关专家表示,一旦通过评审,不出意外的话,神舟九号下个月将会如期奔赴酒泉。(记者仲玉维)



TAG:神舟九号预计下月赴酒泉 已定数十项故障预案

3月27日金星东大距 公众可赏明亮金星

3月27日金星东大距 公众可赏明亮金星



[导读]3月27日金星东大距,在此前后,金星的亮度会达到-4.5星等,可谓傲视群星,有条件的公众借助于望远镜可欣赏到金星如小月亮般的迷人身影。

金星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由于金星光芒美丽可爱,西方称其为爱神"维纳斯"。

3月27日金星东大距 公众可赏明亮金星

金星在大距时显得格外明亮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所谓金星东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阳的东面,同时从地球看去,金星与太阳的张角最大。同样是内行星,金星和水星有着太多的不同,金星大距并没有水星大距那么常见。

今年前四个多月,作为昏星,金星一直都出现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完美诠释了"长庚"这个称号。3月27日,金星到达东大距的位置,亮度可达-4.5星等,好似挂在西南方低空中的一盏明灯,公众非常容易找到它。由于金星地平高度不太高,非常适合取一些地面上的景物拍照,有兴趣的公众可尝试。

据了解,金星东大距后,金星并不会就此停下脚步,而是会较快接近太阳,两三个月之后,金星就会作为晨星出现了。



TAG:3月27日金星东大距 公众可赏明亮金星 金星 东大距 可赏 太白 长庚星

研究发现基因差异可影响人类抗流感能力

研究发现基因差异可影响人类抗流感能力



  新华社伦敦3月25日电(记者黄堃)前几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感染者有的病情严重,有的仅出现轻微症状。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25日联合发表研究报告说,人体内一个基因的"版本"不同影响了人们抵抗流感的能力。

  根据这份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的报告,这个基因名为IFITM3,它会指导合成与它同名的蛋白质。最开始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蛋白质能在试管中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于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

  结果发现,那些这一基因被技术性剔除的实验鼠,由于缺少相关蛋白质,即使只感染低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也会出现较严重的症状,但如果重新引入这个基因,则症状会随之减轻。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所携带的这个基因后发现,人体的这个基因存在两个版本。本次研究报告作者之一、英国桑格研究所的薛雅丽博士说,虽然两个版本的基因只有一处小小的不同,但它们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却大不相同,其结果就是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有的人病情会特别严重,有的人却只有轻微症状。

  对流感患者的分析也显示,无论是甲型H1N1流感,还是普通的季节性流感,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往往都携带了对病毒抵抗力较弱的那个基因版本。

  薛雅丽说,这项研究成果对防治流感来说有重要意义,如果再出现大规模流感疫情,医疗卫生部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手段,预先筛查出那些对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降低死亡率。此外从长远看,这项研究结果也有助开发新的流感药物和治疗手段。



TAG:研究发现基因差异可影响人类抗流感能力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探测器数据表明水星可能有水 藏在火山坑里

探测器数据表明水星可能有水 藏在火山坑里



[导读]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表明,水星极地可能存在冰,它们藏在背阴处深邃的火山坑里,免于遭受太阳光的炙烤。

探测器数据表明水星可能有水 藏在火山坑里

探测器发回的数据对"明亮沉积物"进行了定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表明,水星极地可能存在冰,它们藏在背阴处深邃的火山坑里,免于遭受太阳光的炙烤。

此前科学家们通过雷达探测,观测到水星上有"明亮的沉积物",并怀疑可能是冰,这次信使号发回的图像标明了它的具体位置,更加证实了冰存在的猜测。NASA科学家南希·沙博说:"根据MDIS图像,雷达上显示的明亮部分位于水星南极一块永远照不到阳光的区域。在水星北极附近黑暗的区域也可以看到类似沉积物。"

沙博说这些发现并不能确切证实那些沉积物就是冰,因为在一些温度较高的火山坑中也发现过类似的"明亮的沉积物",并且固态水之上需要有一层隔热层。

"在信使号对水星进行全面观测前,许多科学家认为水星与月球很像,在太阳系早期便已冷却。"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教授玛利亚·朱伯说,现在他们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水星内部异常活跃。另外,本次信使号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这颗被认为"沉寂"了上亿年的星球有可能经历过一段猛烈的火山喷发期。



TAG:探测器数据表明水星可能有水 藏在火山坑里 水星 NASA 探测器 火山坑 MDIS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俄罗斯天降200公斤重不明物体疑似卫星零件

这个这个"碎片"显然不是来自目前已知的任何导弹或空间技术。俄罗斯太空专家稍后将会宣布调查结果这个6英尺(1.83米)长的金属物体现在处于警方的保护下,因为俄罗斯航天局准备对它进行研究.这个6英尺(1.83米)长的金属物体现在处于警方的保护下,因为俄罗斯航天局准备对它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检查了这个200公斤重的碎片的放射性。一种理论认为它是在哈萨克斯坦发射失败的一枚火箭的碎片  研究人员检查了这个200公斤重的碎片的放射性。一种理论认为它是在哈萨克斯坦发射失败的一枚火箭的碎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一个大家伙坠落到西伯利亚一个小村庄附近。当地人坚称这个金属物体(像个巨大的垃圾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是专家进行初步检查后断定,它既不是从火箭上脱落的,也不是从导弹上脱落的。

  这个物体重达200公斤,高大约2米,当地人把它放在一辆拖车上,穿过厚厚的积雪带到村子里,让当地调查人员进行研究。俄罗斯联邦航天署(Roscosmos)说:"发现的这个物体与空间技术没有关系。专家对它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当地人坚称这个像大垃圾桶的金属物体是从天上坠落下来的。它长6英尺(1.83米),至少部分是由钛钢制成。

  这个物体是在位于莫斯科东部地区大约2000英里(3218.69公里)一个叫奥特拉德恩斯基(Otradnensky)的小村庄附近发现的。据称,12月当地人听到这片茂密的森林里传出奇怪声音。新西伯利亚古比雪夫斯基救援服务部负责人尤里-波恩雅库夫说:"我们测量了该物体附近及其内部的辐射水平。我们并未发现放射物。"最初的理论认为,它是从在哈萨克斯坦发射失败,但官方拒绝承认的太空火箭或卫星上掉下的一部分。

  古比雪夫斯基民防和紧急情况部负责人瓦勒里-瓦西里耶夫表示,该碎片的部分是由超强钛组成。一位当地警方发言人证实,目前该物体受到官方指派人员的保护。瑟尔盖-苏伦说:"你能看到它的里面,它的口敞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它没有危险。我们接到命令,要求我们去把它带来保存好。我们已经把它带到这儿。现在我们将等待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把它带走。"(孝文)


俄罗斯天降200公斤重不明物体疑似卫星零件

TAG:俄罗斯天降200公斤重不明物体疑似卫星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