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受伤中华白海豚误闯南海河涌 两次营救终脱险

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努力,中华白海豚被成功营救上岸。 南方日报记者 卢奕诚 摄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努力,中华白海豚被成功营救上岸。 南方日报记者 卢奕诚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慧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惊现南海罗村。昨日7时许,有市民在罗村芦塘往下柏立交方向的王芝截洪沟发现疑似中华白海豚,迅速报警。经专家验证,误闯河涌的确为中华白海豚,在多部门合力营救后海豚终脱险,现已送往珠海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救治。

  "不速之客"吸引千余市民围观

  记者赶到现场时发现,包括消防、联防队和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已在现场,等待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家前来营救。现场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白海豚身长约2米,体重约300多斤,身上有伤。

  而在中华白海豚所处位置周边的桥上和两边堤岸上,密密麻麻围满了好奇的群众。下柏村村民黄先生告诉记者,早上接到朋友电话说这里发现中华白海豚,就立刻飞奔过来,"国家一家保护动物哦,都还没见过,很好奇它怎么会跑来这里?"

  由于珠海的专家还没赶到,消防、渔业部门等也不敢贸然展开营救,只能用渔网把中华白海豚上下游200米的河涌围闭起来,以防它游到更远地方去。记者看到,白海豚有时隔一分钟,有时隔三五分钟就会跃起呼吸一次,引得围观群众连连惊呼。

  现场渔业部门人员介绍说,中华白海豚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能够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但其呼吸和潜水间隔时间没有规律,呼吸时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初步判断回声定位系统损坏误入淡水河涌

  中午时分,多名来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到达现场,并开始做营救前的准备工作。专家陈加林表示,据初步判断,白海豚的背鳍和尾鳍都受了伤,而且是旧伤,伤口从上到下,初步估计是被螺旋桨打伤,但由于它身上有污泥,暂时无法判断有没有新伤,而且,它从珠江口进来这里估计花了几天时间,如果没有正常进食的话估计也比较虚弱。

  陈加林表示,白海豚的生存依靠其特殊的回声定位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觅食,估计是其回声定位系统损坏了,所以才误入淡水河涌,也有可能是受到最近的天气影响。

  据悉,珠江口是国内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各类船只来往穿梭,使整个珠江口热闹非常,也使白海豚不得安宁,嘈杂的船舶机械噪声对海豚的音波传递造成干扰,以致它们无法准确判断环境的威胁。

  具体伤情待回珠海确诊

  现场负责营救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中华白海豚刚出水面的时候,因为脱水会对身体的内脏形成压力,如果周边有尖叫声或者其他干扰就有可能导致休克,所以下水后要先安抚它,与它建立好关系,让它不要太挣扎,才能开始营救。

  为了不让中华白海豚受到惊吓,现场的交警拉起了警戒线,并不断告诫周边群众不要欢呼也不要大声尖叫。

  在准备好担架等物品后,14时30分左右现场专家队开始了第一次营救。记者看到,专家们下水后用渔网围捕,在一番安抚后慢慢收网把它引到岸边。眼看白海豚快要靠岸时,可能受到惊吓,突然从网里跳回河涌,第一次营救宣告失败。

  随后在15时10分左右,再度展开第二次营救。此次主要采用双向打捞,用网前后夹击。10分钟后终于成功把白海豚营救到准备好的车上,并迅速运往珠海进行救治。陈加林表示,白海豚目前具体伤情尚待回到珠海作进一步检查后才能确定。

  遇到搁浅海豚

  怎么办?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提醒市民,当遇到搁浅的活体海豚,正确的处理方法能提高海豚的成活率和降低自身的受伤害几率。

  当发现搁浅中华白海豚,可以通过观察海豚的呼吸、四肢活动、眨眼动作等行为来判断海豚是否已经死亡。拨打救助热线0756—2219962或110。尽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是否死亡、腐烂程度、体长、体色、搁浅地点的地形等;同时用海水保持海豚皮肤湿润,同时能降低海豚体温,但应避免把水直接倒入海豚的呼吸孔;且不要围观海豚,不要拉扯海豚的鳍肢,以免引起应激反应,导致海豚死亡。尽量不要触摸死亡海豚。如果可能,留在原地等候专业人员到场。


受伤中华白海豚误闯南海河涌 两次营救终脱险

TAG:受伤中华白海豚误闯南海河涌 两次营救终脱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