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双权和高星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唯一一处经过系统埋藏学分析确认的狩猎—屠宰类考古遗址。
通过对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属种分布及丰度、死亡年龄模式、骨骼表面改造痕迹与骨骼单元分布等动物群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灵井许昌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狩猎—屠宰遗址,而非古人类的居址或中心营地。
在旧石器时代的绝大多数时段内,狩猎采集都是古人类经济形态的主要方式。古人类往往在猎捕现场即对猎物的尸体进行初步的肢解和处理,以便进行搬运。古人类会对那些无法进行完整搬运的大型动物的尸体进行处理后,再选择某些特定的部分搬运回中心营地。因此,这些因古代狩猎者的选择性搬运而遗留下来的动物骨骼以及他们用于肢解猎物的石制品,就成了考古学家判断遗址功能以及狩猎—屠宰活动存在与否的关键性证据。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2005~2006年期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新的发掘与研究,在近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石制品近万件以及包括部分骨器在内的动物骨骼化石万余件。通过化石埋藏学分析,研究人员排除了目前已知的能够大量聚集动物骨骼的各种自然营力,认为古人类的作用是导致考古遗址中动物骨骼大量富集的主要因素。
此外,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大约17.2%的标本上都有切割痕、砍砸疤等古人类行为痕迹的出现,进一步表明古人类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
该论文第一作者张双权解释说:"灵井许昌人遗址中数量较多的人工石制品的出现,可能反映了古人类在生存策略和行为活动方面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例如对湖滨等临水环境狩猎行动的预期以及石制品的存储行为等的预先计划。"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河南发现旧石器中期狩猎屠宰遗址
TAG:河南发现旧石器中期狩猎— 屠宰遗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