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霍金招技术助理年薪2.5万英镑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拟招聘一名技术助理,要求懂计算机和电子学,能够帮助他公开演讲,处理媒体和公众问题。受聘者明年2月下旬上任,年薪大约2.5万英镑。

  纯粹技术岗位

  霍金个人网站介绍说,招聘职位是霍金的技术助理,而非研究物理的博士生或博士后,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岗位,帮助霍金"在物理学界发挥作用,发表公开演讲"。

  霍金个人网站的一张图片形象地说明了招聘要求。图片上方有这样一行字:"你能维护这些吗?"图上是霍金的轮椅后背,满是缠绕的线圈和电子设备。网站说:"如果答案是'能',我们希望收到你的来信。"

  网站要求,有意应聘者必须能随霍金及其医疗小组在英国国内外旅行,预计一年中大约3个月在国外;能够操作、维护霍金的轮椅及配套设施;能够准备公开演讲和讲座图表;能够处理媒体和公众询问,维护霍金个人网站。

  需要多项技能

  网站说,有意应聘者需要具备多方面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在压力下工作,懂计算机和电子学,能在没有手册指导或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维护霍金所用计算机系统,能面对公众说话,能演示如何使用复杂系统。

  正式招聘广告将于2012年1月中旬发布,有意者可从霍金个人网站下载申请表格。

  网站将这一职位称为"霍金教授的研究生助理",由剑桥大学资助。受聘者将于明年2月中下旬开始工作,年薪预计为2.5万英镑。

  霍金成就斐然

  69岁的霍金以黑洞研究和量子宇宙论等享誉科学界,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霍金21岁时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1970年开始使用轮椅,再也没能离开。

  1985年,霍金动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说话能力,依靠轮椅连接的一台计算机与人交流。他"说话"时,先抽动面颊肌肉,眼镜上的红外线感应器接收信号传入计算机,选定欲说单词,合成声音。

  黄敏 (新华社供本报稿)


霍金招技术助理年薪2.5万英镑

TAG:霍金招技术助理年薪2 5万英镑

苏格兰发现史前怪鱼 无脑无脸令人称奇(图)

"无脑无脸"的怪鱼(网页截图)

  据英国广播公司12月30日报道,苏格兰政府与苏格兰自然遗产基金会、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合作,对苏格兰5968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调查,发现了"无脑无脸"怪鱼和苏格兰最大的马蚌海床。

  调查人员在奥克尼郡(Orkney)发现了史前"无脑无脸"文昌鱼。这种极为罕见的物种被认为是第一批进化出脊椎的动物代表。

  在苏格兰西海岸,调查人员发现了一种扇贝。这种扇贝可长到48厘米,它也是苏格兰最大的海贝类生物。苏格兰最大的马蚌海床在凯斯内斯郡(Caithness)的诺斯角(Noss Head)。这种软体动物可以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它可以活50年。

  苏格兰环境大臣理查德・洛克黑德(Richard Lochhead)称这些发现"怪异而令人惊奇"。他说:"苏格兰周围海域有丰富迷人的物种,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个脆弱的环境。这也是我们展开海洋调查的原因,我们计划2012年继续调查,进一步了解生活在苏格兰海底的生物。"(杨柳)


苏格兰发现史前怪鱼 无脑无脸令人称奇(图)

TAG:苏格兰发现史前怪鱼 无脑无脸令人称奇(图)

2012年天宇将上演日环食天象 带食日出现身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2012年5月21日,我国境内将发生日环食天象,除部分地区可看到美丽环食天象外,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可赏日偏食。

  据了解,所有环食区及部分偏食区还可欣赏到太阳"带食而出"的奇景。

  我国观测日食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日食记录,清王朝以前日食记录达1000多次。作为日食的一种,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美丽光环。王思潮解释,这是因为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月球,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将于2012年5月21日早晨上演的这次日环食,从我国广西和广东雷州半岛开始,经东南沿海入海,从日本部分地区进入太平洋北部,最后在美国中西部结束。在我国境内,环食带经过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江西、福建以及浙江等部分地区,同时还将扫过台湾北部一角。凡环食带经过的地方,当地公众都能看到日环食。其他地区公众也不用懊恼,因为除了西藏和新疆等地区,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公众均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王思潮表示,虽然不如日全食那么壮观、震撼,但日环食天象更加美丽,平日里也难得一见,有条件的公众千万不要错过。

  据了解,再下一次我国较大范围可观测日食的发生要等到2016年了。


2012年天宇将上演日环食天象 带食日出现身

TAG:2012年天宇将上演日环食天象 带食日出现身

英国12岁女孩患怪病六年 无故呕吐每天可达百次

英国12岁女孩患怪病六年 无故呕吐每天可达百次阿丽莎的母亲玛吉右称赞自己的女儿有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9日报道,英国一名12岁女孩患上极为罕见的呕吐综合征,每天呕吐约40次,最严重时可达100次。呕吐可以发生在一天的任意时刻,且事先没有征兆。
  阿丽莎·阿特金森从6岁开始便在这种疾病中苦挨,在过去6年里,每当紧张或压力过大时,病情就会加重。据母亲玛吉透露,当阿丽莎最早出现呕吐症状时,医生们认为是阑尾炎,后来又觉得是肠道易激综合征,但大量的血液检测和扫描诊断均排除了这些可能。“医生最后告诉我们这是什么病,我们很难接受呕吐综合征这种从未听说过的疾病,我们更难接受的是目前这种病竟无法医治。”
  阿丽莎会因为呕吐不止而严重脱水,她的父母需要时刻准备好带她去医院。“女儿何时会生病根本是一件没有预兆的事,也许她早上还一切正常地去上课,但不一定何时学校就会打电话给我,说阿丽莎又病了,需要回家休养。我们家完全没法计划些什么,我们不能计划何时购物、何时出游,因为随时随地女儿的病都可能发作。”
  阿丽莎的哥哥、14岁的卢克回忆称,他们家曾经享受过一个假期,但就在回家的路上阿丽莎又病了,所以大家不得不直接从机场奔往医院。
  从6岁开始,阿丽莎在医院度过了140个晚上,每次住院都要接受静脉注射以缓解脱水症状。她出院后也许能好上三四天,但转而又是一轮病情,阿丽莎对此的说法是“再次踏上坎坷崎岖的道路”。
  这个坚强的女孩和她的家人尝试过各种药物来缓解呕吐症状,但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玛吉认为女儿已经尽其所能地去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人们只会看到阿丽莎开心、幸福的一面,仿佛她的生活完全没有为疾病所困……阿丽莎本是个十分健康的孩子,疾病突如其来,但我们会和她心手相连、共度难关。”www.ufo-1.cn 奇人异事


英国12岁女孩患怪病六年 无故呕吐每天可达百次

TAG:怪病

日本研究人员解读腔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新华社东京12月29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成功解读了有"活化石"之称的腔棘鱼的全部染色体组,由此发现腔棘鱼具有与哺乳类和爬虫类等陆地动物相同类型的基因,属于鱼类进化到陆地动物的中间类型。这一发现有助于弄清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的过程。

  腔棘鱼是一种活动灵活、鳍呈肢状的肉食鱼类,约3.6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被认为与陆地四足动物远祖有亲缘关系,一直受到全世界研究人员的关注。

  东京工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此次研究的是2007年在坦桑尼亚近海捕捞的一条幼鱼。研究人员解读了腔棘鱼约27亿个碱基对,是迄今调查的鱼类染色体组中数目最多的。

  研究小组发现,腔棘鱼同时拥有鱼类类型和四足动物类型的基因和重复序列,由此表明腔棘鱼是鱼类和四足动物之间的过渡动物。根据基因配对的比较,研究人员推测,腔棘鱼与陆地动物"同根同源",在后来的进化过程中才"分道扬镳"。

  今后,研究小组准备分析腔棘鱼与四足动物共有的各种基因的功能,寻找鱼类进化为陆地动物的关键,并研究濒危腔棘鱼的遗传多样性。


日本研究人员解读腔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TAG:日本研究人员解读腔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真正有了中国芯

  本报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张梦然)12月27日,国家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启动,标志着我国自主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卫星导航专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成为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一项重大突破。该处理器由我国本土IC设计公司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规模应用,一举打破了电子终端产品行业普遍采用国外处理器局面。

  卫星导航终端中采用的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导航基带中,一般通过导航专用ASIC硬件电路结合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来实现。此前的应用处理器多选用国外公司ARM处理器芯片核,需向国外支付IP核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技术还受制于人,无法彻底解决产业安全及保密安全问题。

  而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项目等方式,北斗多模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国产化现已实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应用处理器也在北斗多模导航芯片中得到规模应用。

  据悉,目前的BD/GPS多模基带芯片解决方案中,卫星导航专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应用处理器打造出了一颗真正意义的"中国芯"。该应用处理器为国内完全自主开发的CPU/DSP核,包括指令集、编译器等软件工具链以及所有关键技术,均拥有100%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其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线程处理器架构,可共享很多硬件资源,并在提供相当多核处理器处理能力的同时,节省芯片成本。

  而基于该国产处理器卫星导航芯片方案的模块,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的BD/GPS双模模块,具有定位精度高、启动时间快及功耗低等特点,获得众多车载监控终端生产厂家认可,基于该模块生产终端的厂家已近百家,芯片目前已流片近十万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真正有了中国芯

TAG: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真正有了中国芯

丹麦研发新型巧克力或可减肥

  据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28日电 (记者杨敬忠 报道员宣敏)丹麦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新型巧克力,含有亚麻籽等多种具减肥功效的成分,希望能让消费者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又不用担心发胖。

  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在这种新型巧克力中加入了亚麻籽,因为亚麻籽中含有欧米加3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使亚麻籽中的食用纤维可以和人体肠道中的脂肪结合后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达到减肥效果。此外,这种巧克力配料中还有辣椒等特殊成分,有助于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丹麦研发新型巧克力或可减肥

TAG:丹麦研发新型巧克力或可减肥

美专家说中国航天进步全面步伐稳健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9日电 (记者任海军)中国政府29日发表航天白皮书后,一些密切关注中国航天的美国专家认为,中国的航天项目是“全面”和“步伐稳健”的,中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航天领域的持续进步。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太空政策研究所前所长约翰·洛格斯登对媒体说,中国实施的是“全面”、“步伐稳健”的航天项目。

  《纽约时报》29日发表文章说,中国政府在白皮书中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未来五年太空探索目标任务,计划发射太空实验室、从月球采集样品、研制发射载人和货运飞船。

  文章认为,尽管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与美国仍有差距,但中国一直严格按照时间表发展自己的航天项目,实现了此前五年计划中设定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将持续稳健地努力研发技术,提高能力,中国已提出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曾参观过中国航天设施的美国太空安全专家约瑟夫·弗拉格拉评论说,令人称道的是中国航天项目并非“忽冷忽热”,这些项目成本低且执行有序,美国做不到这一点。

  文章说,中国航天未来五年任务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左右建成由35颗在轨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届时,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独立拥有导航系统的国家。


美专家说中国航天进步全面步伐稳健

TAG:美专家说中国航天进步全面步伐稳健

成都元月野放首批大熊猫

  本报讯 (张爱华)首批6只经野化过渡训练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明年1月11日入驻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人工繁育大熊猫将步入野放阶段。

  这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12月21日在京宣布的。张志和说,为了提高大熊猫野放的成功率,都江堰市和该基地共出资3亿元规划2004亩用地,建立符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专家解释野放目的时说,大熊猫放归自然是解决野外大熊猫小种群生存问题,增加野外大熊猫种群的数量。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目前有人工繁育大熊猫108只,使得野外放归有了稳固的种源基础。

  首批入驻的大熊猫属亚成体,相当于人类少儿期,具有较强适应力。成都熊猫基地用近1年时间从谱系、健康、遗传背景、性别配比等多方面严格观察,最终从现有108只大熊猫中选择组建了这支野放先遣队。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先后进行近10次“粗略放归”大熊猫尝试。


成都元月野放首批大熊猫

TAG:成都元月野放首批大熊猫

倭黑猩猩会使用火柴生火做饭酷似人类(图)

莰兹在炙热的火炉前忙活一阵后,开始尽情享受它自制的美餐莰兹在炙热的火炉前忙活一阵后,开始尽情享受它自制的美餐莰兹在找到一些干树枝,并把它们折成合适大小前,一直把它的户外烤架放在背包里莰兹在找到一些干树枝,并把它们折成合适大小前,一直把它的户外烤架放在背包里这只黑猩猩找到点燃篝火的合适地点后,把木棒认真摆放在一层干树叶上这只黑猩猩找到点燃篝火的合适地点后,把木棒认真摆放在一层干树叶上莰兹在点燃火柴时,它的手看起来像人类一样灵活,它非常满意地看着火堆,观察升起的炊烟莰兹在点燃火柴时,它的手看起来像人类一样灵活,它非常满意地看着火堆,观察升起的炊烟火苗燃起来,是时候把烤架放上去,然后是锅火苗燃起来,是时候把烤架放上去,然后是锅作为餐后甜点,莰兹把一小块药属葵粘在树枝一端,然后放在火上烤作为餐后甜点,莰兹把一小块药属葵粘在树枝一端,然后放在火上烤这只烤肉猿正在享受它的美味,下面该清洗餐具了这只烤肉猿正在享受它的美味,下面该清洗餐具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莰兹(Kanzi)跟所有雄性一样,它非常喜欢吃烧烤。它急切地从地上捡木材,把木棒折成小段,并认真把它们堆成一堆。然后拿出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燃柴堆,避免自己被烧到,开始准备吃烧烤。当然正如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显示的那样,莰兹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倭黑猩猩或称侏儒黑猩猩,它对火的喜爱正颠覆着我们思考动物界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这些动物的方式。

倭黑猩猩会使用火柴生火媒体来源:新浪科技  尽管倭黑猩猩和体型更大的黑猩猩会把树枝和树叶当作工具,但是它们从未显示出具有烹饪食物的技能。莰兹是世界顶级猿类专家和语言学家苏-萨瓦格-兰博博士照顾的8只倭黑猩猩中的一只。她认为31岁的莰兹对火如此着迷,充分表明它很聪明。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大猿信托基金会的萨瓦格-兰博说:“莰兹生火是因为它想那么做。它小时候曾看过《火种(Quest For Fire)》,这是一部有关早期人类试图控制火的影片。它非常痴迷地一遍又一遍地看该片,看了不下几百遍。”除此以外,莰兹还对它的饲养员用来做饭的营火非常着迷。它被鼓励与人类接触,并模仿他们。5岁时它堆了一小堆干柴棒。研究人员还教它使用火柴,它很快就掌握了使用这种工具的方法。

  观察莰兹生火会令人有点不安。它举着燃着的火柴,努力不烧到自己的方式,与人类惊人地相似。萨瓦格-兰博说:“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因素。人类学会控制火和驯养狗后,我们感觉更安全,它让我们变得更具创造性,创造出更加成熟深奥的文明。我们利用火把肉做熟,这有助于我们消化,意味着我们能吃更多肉。我们用火加工植物性食物,让它们变得更容易消化。也就是说,烹饪让我们吃的更好,促使我们发育出更大的大脑。我们坐在一起做饭、添柴,看着燃着的火苗,这种环境促使语言和交流逐渐形成。”

  莰兹(这个名字在斯瓦希里语里的意思是财富)不会紧挨着火堆,确保它一直在燃烧。但是它会从远处扔更多柴火。而且它已经学会烹饪方法。它会弄一块药属葵,把它粘在树枝的一端,然后小心放在火上烤,防止它被烧焦。它还会把大平底锅放在火上,用来做汉堡包。当它不再用火时,萨瓦格-兰博会让它用水把火浇灭。这时莰兹会非常认真地把水浇在火苗上,直至它完全熄灭。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现在莰兹正在把它的这些本领传授给其他猿。生活在同一研究中心的它的儿子特库在莰兹解决问题时,它会认真地在一旁观察。研究人员认为,特库或许也将学习生火。

  体重12英石(76.20公斤)的莰兹是大猿信托基金会最聪明的倭黑猩猩。它与该中心的另外两只猿利用纸键盘与萨瓦格-兰博和他的同事、灵长类动物学家利兹-泊贺交流。在与研究人员交流期间,莰兹指向键盘上代表不同词的符号,即符号字。 莰兹已经学会借助这个键盘“说”大约500个单词,懂得3000个口语的意思。倭黑猩猩是最濒危的一种黑猩猩,野外还剩大约1万到5万只,而且所有都生活在非洲刚果。它们的DNA与我们的相似性高达98%到99%。

  为了莰兹的自身安全,它只准在有人类密切监督的情况下才能玩火。不过它的行为已经引出很多有趣问题。例如,如果把它放回野外,其他倭黑猩猩开始效仿它,结果会怎样?野生倭黑猩猩能像我们人类一样,独自学会如何驾驭火吗?你不必是《人猿星球》的影迷,就会发现这些问题令人不安,该片里的智能猿类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至高权威。(孝文)


倭黑猩猩会使用火柴生火做饭酷似人类(图)

TAG:倭黑猩猩会使用火柴生火做饭酷似人类(图)

美国一黑猩猩能用火煎蛋烤肉

收集柴火收集柴火点燃火柴点燃火柴烧烤食物烧烤食物品尝成果品尝成果

  美国一黑猩猩能用火煎蛋烤肉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据英国媒体12月29日报道,美国一名研究猿类行为和语言的专家照料的一只倭黑猩猩,竟然会自己动手煎鸡蛋和烤肉。

  这只倭黑猩猩名叫坎济,已经31岁,它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得梅因大型猿类托管会的专家休·萨瓦戈·鲁姆博夫照料的8只倭黑猩猩中的一只。

  鲁姆博夫说:“坎济会生火,因为它想那样做。它小时候常常看电影《寻火》,里面讲述人类早期如何控制火。坎济看得非常入迷,甚至看过数百遍。”

  如今,坎济已经能熟练地用火柴点燃篝火,并避免让火烧到自己。鲁姆博夫认为,会使用火亦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坎济也能学会这样的技能,这对以后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美国一黑猩猩能用火煎蛋烤肉

TAG:美国一黑猩猩能用火煎蛋烤肉

上海航空科普馆开馆 参观者可模拟开飞机

今天上午,原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经提升改造升级为“上海航空科普馆”,正式开馆亮相。在外场展区,以中国军机为主的十余架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实物依次排开,夺人眼球  今天上午,原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经提升改造升级为“上海航空科普馆”,正式开馆亮相。在外场展区,以中国军机为主的十余架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实物依次排开,夺人眼球孩子们在大飞机内,体验舒适的机舱环境孩子们在大飞机内,体验舒适的机舱环境在“走近中国大飞机”展区,一位市民正在仔细观察ARJ21公务机模型在“走近中国大飞机”展区,一位市民正在仔细观察ARJ21公务机模型在体验展区的飞行体验室内,参观者可以进入1:1还原真实飞机驾驶舱仪表及操纵设备的飞行模拟舱,体验当飞行员的感觉  在体验展区的飞行体验室内,参观者可以进入1:1还原真实飞机驾驶舱仪表及操纵设备的飞行模拟舱,体验当飞行员的感觉

  东方网记者裘颖琼、曹磊12月30日报道:今天上午,原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经提升改造,以全新面貌升级为“上海航空科普馆”向公众开放。

  新馆由10000平方米的外场展区和2000平方米的室内展区共同组成。在外场展区,大型喷气客机DC8、支线客机伊尔-14,喷气式战斗机歼-5、歼-6、东风102,直升机直-5、教练机初教-6、强击机强-5……不再是教科书中的图片,也不是橱窗中的模型,十余架不同类型的实物飞行器停放在停机坪上。除了各种飞行器,该馆展示的重量级实物还有我国仅存数台的瓦尔特4-Ⅲ航空发动机,作为珍贵的航空文物,它是上海航空科普馆的镇馆之宝。

  除了零距离实物展示,新馆室内展区还安排参观者与航空知识“亲密接触”。“走近中国大飞机”、“追溯百年航空史”、“探索飞行的奥秘”三大专题展区,能让公众系统地了解航空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亲手制作、切身体会是新馆的主要特色,参观者可以自己动手学做飞机模型,在1:1还原真实飞机驾驶舱内,体验当飞行员的感觉。东方网记者看到,在飞行体验室内,结合180度环幕视景系统,参观者可以进入1:1还原真实飞机驾驶舱仪表及操纵设备的塞斯纳飞行模拟舱、A320模拟训练舱,驾驶“飞行器”在全世界15382个飞机场起飞、降落,其中最具挑战的一关,要属在仅有245米超短跑道的德国黑尔格兰岛机场安全着陆,它将考验体验者的智慧和胆略。

  航空科普馆位于闵行区沪闵路7900号,锦江乐园旁边,市民全年均可参观该馆。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6:00(双休日正常开放)。东方网记者获悉,在常规展览外,航空馆每年还将组织开展国际少年儿童航空绘画比赛、静态比例模型比赛、航空科技夏令营、科普知识讲座、科普巡展和“中小学校—科普基地”共建结对等科普活动。


上海航空科普馆开馆 参观者可模拟开飞机

TAG:上海航空科普馆开馆 参观者可模拟开飞机

银河中心隐藏巨型黑洞或吞噬周围行星(图)

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望远镜发现一个气体云团正朝位于银河中心的黑洞极速飞去。但它可能并非只是气体,那里或许也能形成行星  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望远镜发现一个气体云团正朝位于银河中心的黑洞极速飞去。但它可能并非只是气体,那里或许也能形成行星科学家认为,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可能正在把一颗年轻恒星和它形成行星的物质盘从一个年幼恒星环里“拖”出来  科学家认为,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可能正在把一颗年轻恒星和它形成行星的物质盘从一个年幼恒星环里“拖”出来天文学家发现这个天体正向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飞去,它正以5000英里/时的加速度向前疾驶。它将于2013年撞上黑洞  天文学家发现这个天体正向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飞去,它正以5000英里/时的加速度向前疾驶。它将于2013年撞上黑洞这是首次观测到距离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如此之近的云团,它可能会在2013年彻底撕裂这是首次观测到距离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如此之近的云团,它可能会在2013年彻底撕裂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今年12月天文学家发现一个天体以每小时500万英里(804.67万公里)的速度迅速飞向位于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当时他们猜测,那可能是由附近恒星产生的物质形成的气体云团。然而现在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进行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个天体可能具有不同起源,这个物质盘结构可能本应形成行星,它脱离母星的牵引,飞向超大质量黑洞。

  科学家认为,这颗恒星可能是从一个年轻恒星环里脱离出来的,这意味着其他形成行星的物质盘,甚至是行星,都有可能在我们的星系中心幸存下来。这个云团将在2013年与黑洞相撞,届时科学家可以根据黑洞发出的放射物,确定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气体云团,或者还是一颗结合了原行星材料的恒星。如果它是一颗恒星,这将暗示着我们的星系中心或许也能形成行星,这是一个备受超大质量黑洞发出的放射物折磨的恶劣环境。发表在《美国科学》的一份报告上说,据天文学家估计,即使年轻行星可能也会被撕裂,然后进入黑洞,释放出来的能量只发出非常短暂的光。

  天文学家写道:“年轻恒星靠近黑洞时,它的物质盘就会经历潮汐扰动,产生与观察到的特征相符的云团。我们的模型暗示,银河中心能形成行星。”《美国科学》的约翰-马特森说:“如果这个云团包含原行星盘碎片,那颗恒星应该能够毫发无损地经过射手座A。但是该云团将会利用脱离恒星的物质盘,让自己变得密度越来越大。不管哪种情况都会非常壮观。”在一项为期20年的科研项目中,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望远镜监控隐藏在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恒星的运动情况,结果由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莱因哈德-根舍领导的一群天文学家上个月早些时候发现该天体。

  它距离黑洞表面只有大约400亿公里,只需大约36光时(light-hour)就会撞到像超大质量黑洞那么强大、破坏性那么强的天体。(孝文)


银河中心隐藏巨型黑洞或吞噬周围行星(图)

12米长抹香鲸搁浅英国海滩死亡(图)

这头体长40英尺(12.19米)的抹香鲸被冲上英国诺福克亨斯坦顿海滩这头体长40英尺(12.19米)的抹香鲸被冲上英国诺福克亨斯坦顿海滩这头鲸的胃里有一道很大的伤口,但有可能它是被饿死的,因为北海附近没有鱿鱼供它食用这头鲸的胃里有一道很大的伤口,但有可能它是被饿死的,因为北海附近没有鱿鱼供它食用一名公众正在努力切断圣诞前夕被冲上诺福克海滩的这头鲸的一颗牙齿一名公众正在努力切断圣诞前夕被冲上诺福克海滩的这头鲸的一颗牙齿一名男子打扮成渔人模样,假装他捕捉到这头被冲上北海海岸的体长40英尺(12.19米)的抹香鲸一名男子打扮成渔人模样,假装他捕捉到这头被冲上北海海岸的体长40英尺(12.19米)的抹香鲸 两天来这头鲸一直没被移动过,它引来了大量当地人围观 两天来这头鲸一直没被移动过,它引来了大量当地人围观很多人特意来到这片海滩,给搁浅鲸鱼拍照很多人特意来到这片海滩,给搁浅鲸鱼拍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圣诞前夕,一头体长40英尺(12.19米)的抹香鲸被冲上英国诺福克亨斯坦顿海滩,并已死亡,它的胃里显然有一道很大的伤口。它尾部的沙地没有被尾巴扫过的明显痕迹,这表明潮汐在把它冲上岸前,它就已经死了。

  有很多人围观这头躺在高潮水位线附近的鲸。英国潜水员海生救援队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这头抹香鲸可能与几周前在位于霍尔比奇的该河口对面的英国皇家空军轰炸训练场上看到的死鲸是同一头。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已经提取了它的样本,他们会把它继续留在海滩上,等待下一次潮汐把它带走,让它自然腐烂。

  过去一年间有很多鲸被冲到北海的海岸上。尤其是亨伯河口周围。生态环保人士认为,搁浅鲸鱼数量增加可能是由进入北海的北极温度更低的水流发生变化造成的,鲸随它们接近英国海岸线。9月底,有人在思科福林村附近的亨伯河北岸的沼泽里发现一头体长33英尺(10.06米)的哺乳动物,并认为它是一头鳁鲸。

  9月早些时候,一头年轻长须鲸在东北林肯郡的伊明赫姆搁浅,随后它的死尸被冲到史本角附近。约克郡野生生物信托基金会已经注意到,2011年看到鲸的情况在不断上升,但是没人清楚为什么北海这种哺乳动物的数量会增加。今年夏季,一个由多达10头小须鲸组成的鲸群经常出现在惠特比和斯卡布罗之间的北约克郡海岸。鲸类专家承认,他们并不清楚看到鲸和鲸搁浅的情况为什么会增加。(孝文)


12米长抹香鲸搁浅英国海滩死亡(图)

未来5年要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萤火一号”目前状况如何?载人登月何时实现?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发展的重点和主线是什么?航天事业和民众的密切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12月29日,《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解读了公众关注的多个航天热点话题。

  自2006年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67次发射

  201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张炜介绍说,自2006年至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74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含4颗国外研制卫星)、2颗月球探测器、2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除为公众熟知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以及“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成功探月外,还基本建成“风云”、“海洋”、“资源”、“遥感”、“天绘”等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及已于近日正式向中国及周边部分地区提供试运行服务的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

  未来5年航天发展重点有主线可循,进一步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

  张炜说,未来五年中国航天的任务,包括重点和亮点,实际上是遵循了一条主线,即统筹考虑、科学部署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

  要进一步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张炜说,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后,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从9.2吨提高到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将从5.5吨提高到14吨,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的也将是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

  同时也将重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一批重大航天科技专项。

  我国航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航天事业和民众密切相关

  张炜说,开展航天活动,主要还是根据国情、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度进行投入。当前,我国对航天活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同时,航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大力发展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航天活动直接服务于社会进步。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约300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的100个左右台风的监测无一遗漏,明显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投入产出效益非常显著。

  航天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应用,也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光伏产业,其关键技术是来自于空间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二次开发;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的点火,其核心技术也是由航天技术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转化而来的。此外,航天技术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远程医疗等方面也有许多应用。

  航天工程涉及众多科学门类,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

  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仍在积极施救,神九明年发射时间待定

  对公众关心的“萤火一号”,张炜介绍说,今年11月,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由于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俄罗斯同行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进行积极抢救,中方与俄方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有新的消息将及时向公众公布。

  对于中国何时将进行自主火星探测,张炜说,中国航天正在组织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论证方案中就包括探测火星的内容。

  何时实现载人登月,公众十分关注。张炜说,和深空探测一样,载人登月工程方案目前正在进行论证之中,在有进一步的进展和相关消息后,将会及时告知公众。

  张炜说,“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计划将于明年发射,具体时间表将在确定之后公布。


未来5年要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嫦娥三号获重大进展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余建斌)记者从29日召开的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上获悉: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其中,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实现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嫦娥三号获重大进展

明年神九神十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陈振凯、赵展慧)2006年以来,中国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5年的主要任务做了介绍和说明。

  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三部中国航天白皮书。

  重大科技工程获得突破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白皮书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幅跃升,空间应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取得创新性成果。

  自2006年至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74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含4颗国外研制卫星)、2颗月球探测器、2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目前,我国基本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已于近日正式向中国及周边部分地区提供试运行服务。

  此外,2006年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出口方面,2006年以来,中国已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出口了通信卫星。商业发射服务方面,中国成功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C卫星提供了商业发射服务。

  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

  根据白皮书,未来5年,中国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等。

  为确保完成未来5年中国航天既定的目标任务,我国政府制订了发展航天事业的政策与措施,将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未来5年我国将重点构建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长期、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发展新型科学卫星与技术试验卫星。

  白皮书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据介绍,按计划,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时间为明年。

  白皮书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完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应用等地面设施,加强定标场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航天测控网,建设深空测控站,发展先进的航天测控技术,全面提高航天测控能力,满足深空探测对远程测控的需求。

  中国政府认为,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白皮书强调,未来5年是中国航天事业新的发展机遇期。

  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表示,中国对航天活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航天发展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张炜在国务院新闻办于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首要任务。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主要还是根据国情、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度进行投入。

  “当前,中国对航天活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也保障了航天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航天事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张炜说。


明年神九神十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

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我国未来五年论证载人登月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余姝、通讯员孙奕报道: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未来5年我国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透露,目前我国正在组织载人登月和探索火星的专项论证。

  《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和2006年以后,发表的第三部中国航天白皮书。

  这部白皮书强调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白皮书明确提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

  白皮书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此外,还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白皮书强调,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未来五年论证载人登月

每日卫星照:智利火山爆发烟柱从裂缝升起

每日卫星照:智利火山爆发烟柱从裂缝升起每日卫星照:智利火山爆发烟柱从裂缝升起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 美国宇航局(NASA)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展示了智利普耶韦-科登·考列火山爆发的景象。

  早在2011年6月,​​智利的普耶韦-科登·考列火山(Puyehue-Cordón Caulle Volcano)发生了剧烈爆发,向南半球各地送去了火山灰。2011年12月下旬,该火山已趋于平静,但火山灰和蒸汽继续通过数月前产生的裂隙喷发出来。

  NASA地球观测卫星1号(EO - 1)上的先进陆地成像仪(ALI)于2011年12月23日拍下了这幅自然色照片。发生喷发活动的裂缝位于普耶韦-科登·考列火山口西北,一条烟柱从裂缝里升起,并向西方和北方蔓延。在这幅照片里还可以看到火山上的积雪,包括火山口上的积雪。因为火山灰会定期地覆盖火山地表,积雪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智利国家地质矿产局(SERNAGEOMIN)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了一份公告,表示这次火山爆发至今为止只是一次低强度的次级喷发活动。

  普耶韦-科登·考列火山海拔2,236米(7,336英尺),是一个成层火山,也是一个陡峭的锥形火山,由火山灰、火山岩浆和岩石构成。这座火山包括安第斯山脉南部最大活跃地热区的一部分。(德生)


每日卫星照:智利火山爆发烟柱从裂缝升起

我国将发射神九神十

  □综合新华社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此外,还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我国将发射神九神十

中国将发射太空望远镜

  ■发射神九、神十,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启动实施月面采样返回任务

  ■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包括火星探测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余晓洁 孟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在此间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做了介绍和说明。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

  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同时,中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白皮书说,中国将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第三步任务。

  深空探测方面,白皮书表示,中国将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中国将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29日表示,俄罗斯方面一直积极抢救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展的深空探测专项论证包括火星探测内容。

  空间应用方面,白皮书表示,将加强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提高空间数据自给率。重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应用。发展新型科学卫星与技术试验卫星,将研制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和返回式卫星。启动实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暗物质探测卫星等项目。

  白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白皮书透露,我国还将开展重型运载火箭专项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中国将发射太空望远镜

大型食人鱼专咬男人命根

杰里米·维德展示他捕获的食人鱼的牙齿。杰里米·维德展示他捕获的食人鱼的牙齿。

  据国际在线消息 据英国《太阳报》28日报道,一名英国男子近日称,他成功捕获一条大型食人鱼,这条鱼已经咬死多名渔民。

  这名男子是大名鼎鼎的杰里米·维德,他是著名探索类节目《河中巨怪》的主持人,现年53岁。几个星期来,巴布亚新几内亚某地一直饱受神秘生物的困扰,多名渔民被这种动物咬掉生殖器,很多人因流血过多死亡。

  维德经过努力,终于查明了作案元凶——长着“人牙”的帕库食人鱼,而且他乘着小木船逮到了一条。这条大型食人鱼体重达到40磅(约合18公斤)。维德用手掰开它的嘴,向人们展示了其与人类相似的牙齿。


大型食人鱼专咬男人命根

Y染色体揭开曹操身世之谜

  本报讯 (章怡佳 记者王春)12月28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定位曹操基因正式发布了研究成果。自2009年起,复旦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曹姓男子DNA样本,开展了曹操家族DNA研究。此项课题由复旦大学生物学与历史学专家合力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22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

  作为此次深入跨学科研究的一员,复旦大学历史系韩昇教授为人类生物学家们提供了可行性研究方案。他介绍,西晋篡位中没有发生对曹氏皇族的灭族屠杀,表明了曹氏家族的延续性。根据对地方志、家谱、墓志等研究,他们构画出了在全国版图上的曹氏分布。再根据线索,到重点地域进行DNA采样,总计获得了79个曹姓家系和其他志愿者的样本上千份。

  从8家持有一定可信度家谱的曹氏族群中,实验室以“Y染色体”为切入点,发现其中6个家族拥有O2-m268的基因类型。据了解,O型Y染色体类型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而O2-m268基因类型实属罕见,仅占全国人口5%左右。“若假定这6个家族均为假冒,它的巧合概率为千万分之三。”复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说。

  实验室随后对这6个族群进行了Y染色体DNA的全序列精细检测。根据李辉解释,后代将祖先的SNP突变丢失,即在已突变点再一次突变将其还原的概率极小。但是,在遗传过程中新的突变将在Y染色体稳定片段上的三千万碱基中随机发生。也就是说,Y染色体在一代代的复制中将产生差异。据统计,每相距140年,后代间将产生一个差异点。实验室精细测量了6个族群Y染色体中的五百万个点,最终证明,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前左右,且家谱上同一支脉的在遗传上也更接近。“这六个家族很大可能是曹操的后代。”李辉说。

  根据从现代后裔推出的Y染色体类型,研究人员发现,曹操并非汉相曹参的后代。


Y染色体揭开曹操身世之谜

中国未来五年将论证载人登月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国务院新闻办昨日第三次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披露未来五年中国的航天方面将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论证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

  运载火箭

  长征五六七号将首飞

  过去五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67次发射任务。未来五年,将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

  此外,未来五年,我国将完成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载人航天

  “神九”“神十”明年发射

  公众关注的载人航天领域,“神九”“神十”飞船将于2012年发射,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具体时间待定。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月球探测

  论证载人登月前期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首次提出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的任务,并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对茫茫宇宙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为了实现这种梦想,中国航天人也在对载人登月工程进行论证。

  火星探测

  俄仍在抢救“萤火一号”

  此前,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由于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张炜表示,俄罗斯方面一直积极抢救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展的深空探测专项论证包括火星探测内容。

  中国未来在火星探测上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白皮书提出,将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

  张炜表示,论证方案中包括探测火星的内容,不过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论证过程中。张炜未透露更多内容。


中国未来五年将论证载人登月

我国将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我国将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我国将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国新办昨日发表的《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为确保完成未来五年中国航天既定的目标任务,我国政府制订了发展航天事业的政策与措施,将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白皮书指出,要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与建设空间基础设施,推进卫星应用资源的共享,培育卫星应用企业集群、产业链和卫星应用市场,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更多报道见A2版) (张达) 新华社/供图


我国将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美科学家称哥伦布将梅毒从美洲带回欧洲(图)

哥伦布(资料图)哥伦布(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8日报道,美国一个科学家团队近日宣称,梅毒确实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欧洲的,那些试图为哥伦布“翻案”的所谓证据都存在漏洞。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15世纪发现了美洲大陆而名扬世界,将梅毒带回欧洲的“罪名”却为他的盛名蒙上了阴影。早在2008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克里斯汀·哈珀博士就通过基因研究推测,梅毒很可能起源于美洲,哥伦布和他的船员1493年由美洲返回西班牙时将其带到了欧洲。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试图为哥伦布“翻案”,提供证据证明早在哥伦布从美洲返航前,欧洲就已经出现了梅毒病例。然而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所有这些“证据”都是不准确的或存在漏洞。

  埃默里大学教授乔治·阿尔拉戈斯(George Armelagos)表示:“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1492年以前欧洲出现过梅毒病例。”欧洲大陆首次出现关于梅毒病例的记载是在1495年,这个时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第三年。(海澜)


美科学家称哥伦布将梅毒从美洲带回欧洲(图)

复旦研究证实全国共有6支曹姓家族为曹操后代

曹忠义曹忠义

  复旦大学课题组经DNA研究证实,全国共有6支曹姓家族是曹操后代

  信息时报讯 据《新安晚报》报道,近日安徽舒城县居民曹忠义几乎一夜成名,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课题组研究成果证实,他是曹操后人的可能性超过90%。而课题组负责人、复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告诉记者,不光在舒城,安徽省内绩溪、宁国等地也发现了Y染色体类型一模一样的曹姓男子,6支曹姓家族被认证为曹操后代,安徽是迄今为止国内曹操后人比较集中的省份之一。

  从2009年起,复旦大学在全国征集曹姓男子DNA样本,开展曹操家族DNA研究。去年,辽宁男子曹祖义声称自己是曹操第一后人,并且得到了复旦大学课题组成员严实的证实,而曹忠义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论断。

  “两人的基因差了1800年,也就是说,两人的基因是从1800年前开始发生变化的,与曹操的染色体类型同样接近。”李辉进一步解释说,他们在对比了两人Y染色体DNA中500万点的精细序列后发现,共有13个点存在差异,“而人类的Y染色体基因每隔6代才突变一个点,因此可以推算出两人的基因已经经历了78代的变化。也就是说,78代(1800年)以前,很有可能是一个人的,而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曹操。”经过精密的科学计算,李辉告诉记者,这个可能性高达92.7%。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3月份,李辉就带领课题组成员来到舒城为曹忠义采血化验,一年九个月之后,课题组研究成果发布在国际权威期刊《人类遗传学报》上,得到广泛认可。

  李辉说,安徽作为曹操的出生地,除舒城外,绩溪、宁国等地也曾发现有不少Y染色体类型一模一样的曹姓男子,“说明曹操后人在安徽繁衍生息的不在少数,而亳州的曹姓大多是后来迁过去的,目前验证为相同染色体类型的还没有,但人数之多足以说明安徽是曹操后人聚居省份之一。”李辉说,除安徽外,辽宁、江苏等地也是目前已验证的曹操后人聚居省份。

  曹操DNA罕见难假冒

  DNA证实:曹操和夏侯氏无关

  寻找曹操家族DNA

  第1步:曹氏男性基因样本

  由遗传实验室广泛征集当代曹氏男性基因样本,绘制出一幅遗传图谱,看看曹姓到底来源于多少个祖先。

  第2步:确定8支曹氏族群

  筛选出了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第3步:采集DNA抽样验证

  8支曹氏族群中6支具有同样O2-M268型基因,分别为安徽舒城县(仪壹堂)、安徽舒城县(七步堂)、江苏盐城(绣虎堂)、辽宁、安徽、湖南等曹氏族群。其他2支之间并没有共同基因。

  第4步:寻找祖先交汇点

  复旦实验室对这些重点样本进行Y染色体DNA中500万点的精细序列检测,最终证明: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2000年前(即汉朝王莽时代—东汉)。

  第5步:确定曹操后代6支族群

  各种研究彼此互相验证,表明了这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代。

  信息时报讯 据《扬子晚报》报道,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市宣布发现曹操墓,出土了一男两女3具尸骨,其中男性遗骸测定年龄在60岁,河南省的考古队推定男尸就是曹操。消息一出,质疑者众。2010年1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宣布,将利用复旦大学人类基因调查的先进科学手段,通过对现代曹姓人群进行DNA分析,与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从而找出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代,证实曹操墓真伪。

  曹操DNA属比较罕见类型

  李辉教授说:“我们这个研究持续了三年,因为涉及到采样、实验分析等。我们得到结论是曹操(最有可能)的Y染色体类型,属于一个比较罕见的类型,我们在Y染色体分型上叫做O2-M268类型。”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技术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要鉴定近2000年前的曹操,不可能有绝对可信的样本,怎么办?课题组采用了多条证据链互相印证的办法。首先由遗传实验室广泛征集当代曹氏男性基因样本,绘制出一幅遗传图谱,看看曹姓到底来源于多少个祖先。而历史学者则要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后代可能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首次对数百份曹姓家谱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研究。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韩昇表示,我们把家谱归类以后,做一个网络化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把不同的谱联系起来,曹氏的迁徙过程相当可靠。

  DNA研究首次精确到家族

  “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同姓的人用来拉近彼此距离的常用语。在追寻曹操家族DNA的过程中,许多同姓人群到底千百年前是不是一家,第一次有了明确答案。

  安徽舒城县的一个小山村,村里绝大多数人家都姓曹,他们家族的堂号叫做仪壹堂。去年夏天,复旦大学课题组的到来,给这个大家族带来了惊喜。经过抽样验证,他们与舒城县另一个曹氏家族七步堂真的有同一个基因——O2-M268型,而且在辽宁、安徽、湖南、江苏,都有他们血缘上的亲戚。

  这6支曹姓家族后来被课题研究组认证为曹操后代。

  据介绍,之前国际上的DNA研究成果,只能判别一个现代人或者一份古代样本所属的种族和民族。得益于中国社会稳定的姓氏继承传统和包括家谱在内的丰富人文资料,这次曹氏DNA研究,则在世界上第一次把遗传基因研究精确到家族。

  确认曹氏家族可能性

  DNA看: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

  “这6家人之间互相不认识,天南地北,根本联系不上,他们作假‘串供’的可能性根本不大。而且这些家谱记载的历史都非常久了。”复旦教授李辉说,这6支人群的O2-M268类型,本身是个罕见的基因类型,这种罕见的类型只在全国的人口比例里面占5%左右。“这样算来,说他们是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这在法医学上可以认证说他们不是假冒,是真实的。”

  家谱看:延续1800年造假不太可能

  最重要的证据是,经过基因全序列精确检测,他们的共同祖先恰恰是在1800年前左右。从家谱来看,他们分别源于曹丕、曹植等不同支脉,而且家谱上同一支脉的在遗传上也更接近。如果要排除他们是曹操的后代,就剩下一种情况:这位祖先在1800年前就假冒曹操,而且还要让自己的孩子分别去冒充曹操的几个儿子,这种冒充还要延续1800年不变,可能性极低。

  DNA破解历史谜团

  就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宣布,将利用DNA调查分析曹氏基因后,许多热心者都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就历史方面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曹操的身世问题。亦即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的大宦官,故其养子曹嵩的身世不明。第二,当时有史料记载曹嵩出自夏侯氏,故曹操在血统上是否应属于夏侯氏。第三,曹操到第三代有无正宗传人?第四,西晋篡位时对曹氏实行族诛,故曹操应无后人留存世上。

  ●曹操是曹参的后人吗?不是

  研究人员通过DNA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可能是伪造,是“傍名门”的伪造。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韩昇表示,从正史来说,三国志是一部好的正史,公信度很高,说曹腾是曹参的后人,没人敢去怀疑,因为记载很可靠。其实大家心里是有一个疑问的,为什么一个几百年的宰相家族会出宦官?因为宦官总归不是一个很光彩的职业嘛。现在生命科学的研究结果出来,这个疑团给破解了,实际上曹操家族不是曹参家族,是混进去的,而且完全不同类型的曹,曹参是今天主流的曹。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混进去呢?在那个时代,家谱基本上可以靠官方来决定,曹腾的官大,他用了自己的权势,把自己的家族依附到曹参的家族上去,就使得他的家族成了名门。

  ●操姓是不是曹操后代?不是

  有传说操姓是曹操后代,逃难过程中,因避祸而改姓。李辉教授说,实际上我们做下来是不吻合的,经过基因验证,两个姓氏之间没有明确的遗传关系,操姓来源于曹操的传说缺乏基因证据,操氏完全不是曹操后代。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郑国鄵(cào)公的后代,我们调查下来也没有鄵公的后人。

  ●曹操是夏侯氏抱养的?不是

  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曹操是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很可能是后人的诋毁。最初是吴国人对曹操的诽谤,因为是对手,所以吴人写了一本《曹瞒传》,来骂曹操,说他们是夏侯家的人。这个说法形成以后,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我们到许多地方去采样,很多姓曹的来,挽起袖子说他们祖先是姓夏侯的。我们做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夏侯家起源是南方的,这个倒有可能,因为和刘邦一起创业起家的。”李辉教授说,曹操来自夏侯家的说法肯定不对。夏侯家出现最多的一个类型是O1-P203,O1类型在安徽亳州,在江西、江苏都有出现。

  新闻链接

  他也是曹操后代

  2010年1月22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DNA。自称是曹操七十代孙曹祖义,经过DNA验证,被证实是曹操的后代。

  据曹祖义说,他自小父亲就告诉他他们是曹髦的后代。曹髦是曹操的曾孙,曹丕的孙子,曹霖的儿子,三国魏国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现在在东港市大孤山、岫岩等地方,都有我们曹姓族人,仅东港市就有三四千人,各地加起来能有上万人。

  曹祖义拿出岫岩曹氏族谱影印件,根据族谱,从曹髦算起,他是曹髦第66代孙,即是曹操第70代孙。


复旦研究证实全国共有6支曹姓家族为曹操后代

我国明年将发射神九神十

我国明年将发射神九神十我国明年将发射神九神十我国明年将发射神九神十我国明年将发射神九神十

  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载人登月仍处论证阶段

  信息时报讯 “神九、神十将于明年发射,并且实现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国务院新闻办昨日发表《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介绍。

  据统计,2006年至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74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含4颗国外研制卫星)、2颗月球探测器、2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张炜介绍,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对载人登月工程仍处论证阶段,” 张炜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对茫茫宇宙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为实现梦想,中国航天人一直在努力,我们在对载人登月工程进行论证,和深空探测工程论证一样,目前还在论证之中。

  综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等5年内首飞

  白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增强现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

  白皮书显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型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不小于1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我国明年将发射神九神十

载人登月将开展分步探测

载人登月将开展分步探测载人登月将开展分步探测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称,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原则。

  研制发射新一代卫星

  白皮书称未来五年,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型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不小于1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将完善已有“风云”、“海洋”、“资源”等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研制发射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立体测绘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雷达卫星、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等新型对地观测卫星,开展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重力场测量等卫星的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基本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

  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建设

  白皮书称未来五年,继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

  相关

  嫦娥三号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已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对外披露了上述信息。

  “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此前透露,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着陆器将携带7台科学仪器,还有几台照相机,进行不同的科学探测任务,能够拍摄地球和地球以外的天体;月球车则携带8台仪器,包括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等。月球车在月球上将实现自动导航、自动拐弯、自动选择路线、自动爬坡、自动避开障碍,然后自己或经着陆器把数据传输回地球。

  据悉,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将共同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其中,“嫦娥二号”于2011年4月1日完成设计使命后开始超期服役,目前正在距地球170万公里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深空探测。钟和


载人登月将开展分步探测

新西兰纯黑几维鸟出现罕见白化变种(图)

这只罕见的白色几维鸟破壳而出时,野生动物中心的管理人员都大吃了一惊这只罕见的白色几维鸟破壳而出时,野生动物中心的管理人员都大吃了一惊这只不会飞的雏鸟将由人工抚养长大这只不会飞的雏鸟将由人工抚养长大不会飞的几维鸟一般都是褐色的,就像照片里的这只不会飞的几维鸟一般都是褐色的,就像照片里的这只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这只十分罕见的几维鸟彻底颠覆了它的“纯黑”血统,因为它的羽毛雪白,没有一丝杂色。对孵化出该鸟的新西兰普卡哈山布鲁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管理员来说,这只不会飞的鸟儿与众不同的颜色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白色圣诞节。

白色几维鸟非常罕见,只有雌鸟和雄鸟均携带隐性白色基因,才有可能诞生纯白几维鸟。当地毛利人给这只与众不同的小鸟取名莫利奥拉,意思是延续生命。该中心经理凯西-胡卡茂说:“看到它是纯白色,我们都很吃惊,我们形容它是一个‘讨人喜爱的礼物,尤其是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

这只北岛褐几维鸟将由位于新西兰惠灵顿附近的该野生动物中心抚养长大。这是第二只在新西兰国家野生动物中心孵化出来的白色几维鸟,世界第一只名叫马奴库拉,于5月在圈养环境下孵化出来。人们认为莫利奥拉与马奴库拉的双亲相同,莫利奥拉的出生引起了极大轰动。几维鸟是新西兰国鸟,这个名字得到国际认可,常被用作新西兰人的昵称。新西兰国家男子橄榄球队被称作“纯黑(All Blacks)”。

几维鸟发育成熟后的体型与小鸡差不多,从鸟类世界来看,它们产的卵是相对于体型最大的。然而几维鸟受到老鼠、猫、狗、雪貂和负鼠等食肉动物的威胁,据估计,目前几个亚种所剩可能不足7万只,均已成为极度濒危动物。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住在地下洞穴里,它们是目前已知唯一一种鼻孔位于啄的末端的鸟,它们利用尖尖的嘴巴寻找食物,例如土壤无脊椎动物和果实。

雌性几维鸟比雄性体型更大,而雄性褐色几维鸟承担大部分孵化鸟蛋的工作。经过70到85天的孵化,全身长满羽毛的雏鸟就会破壳而出,而且几周后它们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几维鸟是一种浪漫忠贞的鸟,雄鸟和雌鸟一旦结合,就会厮守终身。这种鸟的寿命一般较长,有些能活50岁。生活在南部岛屿的一种几维鸟甚至能活100岁。(孝文)


新西兰纯黑几维鸟出现罕见白化变种(图)

中国5年内大推力环保火箭升空 先探月再探火星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 未来五年我国将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任务 未来五年我国将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任务

  □晨报记者 杨育才

  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三部《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进展和未来5年的任务作了说明。白皮书明确指出,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将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此外,我国还将在未来5年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昨天上午对《航天白皮书》进行了介绍。晨报记者昨天下午也采访了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对白皮书中的部门内容进行解读。

  新《航天白皮书》现三大特点

  和2000年与2006年的两部《航天白皮书》相比,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更加具体详尽。对此,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表示,这部白皮书在继承了前两部白皮书的框架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新的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原则,表明中国和平发展航天事业的立场和决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追求,中国在这部白皮书中再次重申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发展宗旨,并且把它作为一个原则明确地提出来。

  新的白皮书重视空间基础设施,强调航天技术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发展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航天技术的服务能力与应用水平,将会更好地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新的白皮书丰富和细化了空间技术内容,对过去成就与未来任务的描述更加系统。考虑到空间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这部白皮书对空间技术相关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在阐述过去进展与未来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分类进行了阐述。

  [过去5年]

  “长征”火箭5年发射67次 共将79个航天器送入轨道

  昨天发布的《航天白皮书》首先分9个部分,回顾了中国航天自2006年至今取得的成就。自2006年至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74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含4颗国外研制卫星)、2颗月球探测器、2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在昨天上午的发布会上,将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归纳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及空间科学三个方面。

  在空间技术方面,中国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并开展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专项论证。

  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卫星应用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在国土、农业、林业、环境、气象、海洋、灾害监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力、通信、交通等各行业、区域和个人应用,扩大卫星应用规模和水平。

  在空间科学方面,积极开展日地空间探测、月球科学研究、微重力科学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空间环境探测与预报研究,提升空间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空间科学科普教育。

  张炜表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5年]

  大推力环保“长征”火箭首飞将开展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

  昨天发表的白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增强现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我国将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

  新“长征”环保又“大力”

  据白皮书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除了“长征五号”之外,同样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的“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也将在未来五年实现首飞。根据白皮书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型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不小于1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白皮书透露,我国还将开展重型运载火箭专项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文昌发射中心3年内可启用

  据悉,“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有望最早在2014年于在建的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白皮书透露,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增强航天发射场综合能力,满足发射任务需求,完成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告诉记者,和我国目前在用的三个内陆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海南文昌基地更加理想。因为它的纬度更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能更好的利用地球的自转力,节省火箭燃料;其次,运输也更方便,可以通过海上运输,解决大推力运载火箭的运输问题。“大型的‘长五’火箭,直径很大,无法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就没有问题。”

  此外,在海南建发射场更加安全。火箭发射时会掉下一些残骸来,海南面对大海,残骸掉到海里,不会对居民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除了月球,目标还有火星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升空,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中国将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2012年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同时,中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白皮书透露,未来5年,我国将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

  张炜表示,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深空探测的专项论证,这个论证方案中包括探测火星的内容,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论证过程中。

  “长征五号”还不是重型运载火箭

  昨天下午,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向晨报记者介绍说,和过去的“长征”系列火箭相比,“长征五号”具有环保、大推力和模块化的鲜明特征。

  庞之浩表示,“长征五号”是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 “一个系列指‘长五’,两种发动机是指液氢液氧,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环保燃料,三个模块是指大型、中型和小型,其中大型的能将14吨的航天器打到地球同步轨道。 ”

  “‘长征五号’首飞之后,将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但还不是重型运载火箭,因为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要达到60吨以上。但重型火箭一般只用于载人登月甚至登火星,建设空间站还暂时还用不着。 ”庞之浩昨天告诉记者,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重型火箭的相关技术。

  今年9月份,美国国家宇航局宣布了其新式重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美国国家宇航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表示,新式火箭与当年的阿波罗火箭有相似之处,都是用液态氢和液态氧等液体燃料推进,一次性使用,而不是像航天飞机那样用固体燃料推进,反复使用。新火箭动力更大,能抵达更远的空间轨道,体积也更大。

  新火箭初期计划搭载77吨到110吨重物,并用“猎户座”多用途太空舱搭载6名宇航员,最终将可搭载143吨到165吨重物,而登月用的“土星”只能搭载130吨重物。此举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目标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根据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计划,最早的无人试验预计于2017年进行,2021年进行首次搭载宇航员的飞行,2025年宇航员向附近的小行星进军,最后目标是2030年代绕火星飞行,并在火星着陆。

  中国航天投入和国民经济适应

  根据《航天白皮书》,从2006年以来,中国发射了70多颗卫星。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中国航天投入多少经费,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

  对此,张炜表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主要还是根据国情、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度进行投入。当前,中国航天活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也保障了航天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张炜还详细解释说,作为高科技的航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他表示,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使航天活动可直接服务于社会进步。比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近300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的近百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明显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此外,航天技术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方面也有许多的应用。

  其次,航天技术通过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比如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光伏产业,其关键技术是来自于空间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二次开发。再比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的点火,其核心技术也是由航天技术,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转化而来的。

  张炜还表示,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

  中国造卫星已出口多个国家

  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的航天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航天白皮书》透露,在未来5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将重点推进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与零部件进出口、卫星地面试验设备进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等。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张炜昨天表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利用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根据国家航天局初步掌握的数据,截至12月25日,全球今年共进行了83次航天发射,121个航天器入轨正常工作。

  在过去5年当中,中国的卫星已经向多个国家出口。张炜透露,2006年以来,在卫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出口了通信卫星,与玻利维亚、白俄罗斯、印尼、老挝等国家签署了通信卫星出口合同,与委内瑞拉签署了首个中国遥感卫星出口合同,这些合同目前都在执行当中。

  在商业发射服务方面,中国成功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C卫星提供了商业发射服务,正在执行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和亚太7号B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合同。同时签署了土耳其GK-2卫星发射服务,土库曼斯坦通信卫星发射服务,以及卢森堡的两颗小卫星搭载发射合同。

  张炜还表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航天产品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性价比好,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

  ■用5年的努力为载人登月准备

  [相关新闻]

  俄罗斯仍未放弃抢救“萤火一号”

  今年11月8日,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跟随俄罗斯的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探测火星的第一步。 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昨天上午透露,俄罗斯的运载火箭由于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俄罗斯同行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进行积极抢救。中国航天局与俄罗斯航天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有新的消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中国5年内大推力环保火箭升空 先探月再探火星

文物普查全国消失四万处:部分文物下落不明

  本报讯 (记者王佳琳)昨天,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具体普查数据。根据最终的统计结果,全国范围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766722处。

  其中,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是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消失。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一次全国文物普查。而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此次列为新发现文物项目。

  经济建设不少文物拆除

  这次普查摸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信息主要是包括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总量、分布、类型、年代、所有权、使用情况,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以及破坏因素等等。

  普查也显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不容乐观。普查成果显示,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17.7%保存状况较差,保存状况差的占8.43%。

  同时,普查中也发现,大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消失。“三普”办副主任刘小和说,消失的原因大约可以归纳为6大原因18个方面。其中一大类型为负面消失。除了部分因为居民的自行拆改而造成文物价值丧失的情况外,因为经济建设与文物遗产保护产生摩擦而拆除的,在登记消失的文物中所占比例不小。

  部分消失文物下落不明

  而在这类消失的文物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消失的情况几乎没有,大量消失的是没有任何定级、只是被区县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

  还有一类消失文物属于下落不明,也不是明确被盗,但也找不到。吸取了以往文物普查中出现的问题,此次文物普查项目要求给文物做一份详细的档案,普查项目要了解每处普查点的基本情况,绘制图纸、拍摄照片,再经过认真核对、审查、录入,生成一条基础的普查数据。

  部分省份第三次文物普查核定数据

  地区 不可移动文物 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

  北京 3840处 969处

  湖南 20366处 2474处

  陕西 49058处 3701处

  山东 33551处 1588处

  河南 65519处 1259处

  地区 不可移动文物 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

  河北 33943处 1924处

  江苏 20007处 1189处

  青海 6411处 370处

  浙江 73943处 1343处

  上海 4422处 738处


文物普查全国消失四万处:部分文物下落不明

《人猿泰山》黑猩猩80岁去世身份存疑

  据新华社报道 美国一家动物保护机构宣布一只明星黑猩猩去世的消息后,一些人提出疑问,质疑此黑猩猩是否确系彼黑猩猩。

  佛罗里达州帕姆港“阳光海岸”灵长动物保护区27日说,曾出演1932年版《人猿泰山》和1934年《泰山得美》两部影片中“猎豹”角色的那只黑猩猩在平安夜过世,“享年”80岁。

  发布“猎豹”去世消息的保护区主管戴比·科布说,他的父母1960年收养“猎豹”。

  由于缺少证明文件,各种疑问四起。美联社说,好莱坞存档文件显示,当年出演“猎豹”的黑猩猩1938年已经去世。

  另外,一些动物专家指出,黑猩猩寿命通常在40岁至60岁之间。


《人猿泰山》黑猩猩80岁去世身份存疑

1360光年外哑铃星云残骸展现太阳死亡后景象

 哑铃星云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这是我们的太阳在内核的核聚变停止后,也将产生的一种恒星残余物  哑铃星云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这是我们的太阳在内核的核聚变停止后,也将产生的一种恒星残余物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哑铃星云发射出大量红外辐射。这个“行星状星云”被它中心的死亡恒星的内核照亮  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哑铃星云发射出大量红外辐射。这个“行星状星云”被它中心的死亡恒星的内核照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天文摄影师比尔-斯奈德捕捉到哑铃星云的精美画面,这是一个恒星碎片云,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太阳系死后的样子。

  斯奈德说:“图片里的所有扩张气体和尘埃都位于恒星内部。”像太阳的恒星死亡时,它们会“喷射出”最外层的气体,最终形成的巨大云团将被死亡恒星的内核照亮。我们的太阳在未来大约50亿年内死亡后,也将演变成类似的星云。他说:“哑铃星云1764年被偶然发现。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给分散的天体编号,列出名单,他的这项工作并未受到彗星的影响。”梅西耶名单上的第27号天体是一个行星状星云,由于它的可见光部分的形状类似哑铃,因此现在又被称作M27或者哑铃星云。当我们太阳内核的核聚变停止时,它就会产生这种星云。

  M27距离地球1360光年。天文学家对它的扩张材料进行测量,估计它的“退壳”过程大约从3000年到4.8万年前开始,它发出的光历经1360年才抵达地球。了解M27的物理学是18世纪的科学无法做到的,“行星状星云”的命名可能是根据木星等气体行星得出的。即使现在,有关M27等双极行星状星云的很多事情仍是未知,其中包括导致恒星最外层喷发而出,只留下一颗白矮星的力。这些层被死亡恒星——白矮星的炙热内核加热,发出红外线和可见光。哑铃星云的直径大约是4.5光年,比我们的太阳与最近恒星之间的距离更远。(孝文)


1360光年外哑铃星云残骸展现太阳死亡后景象

印度洋海底火山热液出口发现奇特深海动物(图)

研究团队利用水下机器人拍摄热液出口处的生物研究团队利用水下机器人拍摄热液出口处的生物此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岭上的热液出口处发现的这种海参,此前在临近的海岭上从未发现过。此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岭上的热液出口处发现的这种海参,此前在临近的海岭上从未发现过。研究团队利用水下机器人在西南印度洋海岭上的热液出口处发现了这种鳞脚蜗牛。研究团队利用水下机器人在西南印度洋海岭上的热液出口处发现了这种鳞脚蜗牛。在此次考察过程中,研究团队惊讶于热液出口处的生物多样性。图中显示的是此次在热液出口处发现的杆状藤壶。  在此次考察过程中,研究团队惊讶于热液出口处的生物多样性。图中显示的是此次在热液出口处发现的杆状藤壶。 热液出口处发现的一种虾 热液出口处发现的一种虾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科学家近日在印度洋中西南印度洋海岭的海底火山热液出口处发现了多种奇特的深海生物。研究人员表示,在这种世界上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场所中发现如此多样性的深海生物实属罕见。此次发现的生活在超高温海水中的生物包括雪蟹、鳞脚蜗牛、海参等,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可能属于此前科学未定义的新物种。

  海底热液出口首次发现于1977年。这些海底裂缝喷出大量滚烫的、富含矿物质的热液。然而,在这种极不适宜生命存在的恶劣环境中,竟然存在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这一现象一直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

  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西南印度洋海岭上的热液出口特别感兴趣,因为西南印度洋海岭与中大西洋海岭和中印度洋海岭相连,而这两道海岭上的热液出口生物已经被研究得较为深入。不过不同的是,西南印度洋海岭是一个超慢扩散海岭,即它的火山活跃性远没有其他海岭的火山活跃性强。同样地,西南印度洋海岭的热液出口也要少得多,而且分布很零散。

  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名为“基尔6000”的远程遥控深海机器人操纵热液出口处相机,对热液出口的生物进行跟踪拍摄和研究。“基尔6000”由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研制生产。在热液出口处最热的栖息地上,研究人员通过远程遥控相机发现了蜗牛、虾、蚌类、海参、蟹类等,他们将这些动物与临近海岭上热液出口处的生物进行了对比研究。

  印度洋热液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波莱博士表示,“我希望能够发现它们与印度洋及大西洋其他热液出口处发现的生物有类似之处。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在其他临近的海岭上从未发现过的生物,这确实是一大惊喜,其中包括一种雪蟹。目前文献记载中只有关于两种在太平洋中发现的雪蟹的资料。但是,这里的雪蟹与太平洋中的雪蟹并不相同,它们或许属于同类。此次发现的一些种类的海参,此前在大西洋和中印度洋的热液出口处从未发现过,却在太平洋中发现过。”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究团队参与的此项研究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提供资助。在此次考察过程中,研究团队惊讶于热液出口处的生物多样性。科波莱博士介绍说,“在我所探测过的其他热液区,在如此滚烫的热水中,通常只有一种动物生活于那里。比如,在中大西洋海岭的热液区,那里只生活着一种虾。但是在这里,我们在同一区域内就发现了三到四种动物。”

  这些发现还有助于科学家们更清楚地了解生命是如何从一个出口转移到另一出口的。热液出口通常存在时间很短,如果这些生命没有能力从一个热液系统跳到下一个系统,那么它们就只有在原地走向灭绝。科波莱博士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说热液出口是理解深海物种分化和进化的理想场所,因为它们像是一个个小岛。”(彬彬)


印度洋海底火山热液出口发现奇特深海动物(图)

105岁印度限量古董摩托车拍卖价8万美元(图)

105岁的印度骆驼背“摩托车”因其“未经修复”的外貌特征,售价将会高达5万英镑(7.83万美元)105岁的印度骆驼背“摩托车”因其“未经修复”的外貌特征,售价将会高达5万英镑(7.83万美元)这辆单缸、2.25马力摩托车可能并不是动力最强的,但仍价值不菲这辆单缸、2.25马力摩托车可能并不是动力最强的,但仍价值不菲1906年仅制造了不到1700辆这种罕见摩托车,这令它成为藏家的热衷对象1906年仅制造了不到1700辆这种罕见摩托车,这令它成为藏家的热衷对象专家认为,清洗或者修复这辆摩托车,让它的外观变得更好看些,事实上将会导致它大幅跌价专家认为,清洗或者修复这辆摩托车,让它的外观变得更好看些,事实上将会导致它大幅跌价1906年仅生产1698辆骆驼背摩托车1906年仅生产1698辆骆驼背摩托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它看起来就像是一辆从交付使用就被忽略的摩托车,但是这辆两轮车辆的不菲价值掩饰了它锈迹斑斑的外表。这辆古摩托其实是一辆1906版印度骆驼背摩托车,它是第一批两轮发动机车之一,并是藏家希望得到的一件东西。

  105年前仅生产1698辆这种非常罕见的摩托车,它目前的“未修复”状态意味着这件古董将在拍卖会上拍出5万英镑(7.83万美元)的高价。该车只有区区2.25马力,而且只有一个气缸,最高时速仅为30英里(48.28公里),因此买家确实不必因为它的大马力说明而竞拍。这辆摩托车属于杜庞特家族,他们收购了制造该款摩托车的“印度摩托车制造公司”,这辆车70年代最后一次被人骑过。

  任何购买这辆车的人可能都不会努力把它修复到工作状态,但是彻底维修将会导致它的价值下降。印度摩托车是哈利-戴维森摩托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这家印度公司最终于1953年破产。该车的刹车系统不够完善,骑车人需要借助钉有平头钉的笨重靴子踩踏地面,让车停下来。这辆车将于1月12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邦瀚斯拍卖。

  邦瀚斯的本-沃克说:“由于它当前的状况,这辆摩托车非常畅销,修复它事实上会使它掉价。目前这辆摩托车可能‘很缺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油擦拭它来保护它。我们可能需要重建它的机械系统,但是不会改变它的现状。印度是哈利-戴维森摩托的主要竞争对手,它从自行车过渡过来时,曾是摩托车领域的领头羊。早期摩托可能曾是一种较快的交通工具,但它们没有刹车,只有像自行车一样的车闸设计。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东西,属于那家公司的拥有者杜庞特家族。它是一辆脚踏助力自行车,后挡泥板上还有最初的牌照号码。这些摩托车从未真正贬值过,如果我打算全部销售,它们都会卖个好价钱。”(秋凌)


105岁印度限量古董摩托车拍卖价8万美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