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成功注册商标仅仅意味着跨过品牌出海的第一道门槛——看似简单的形式审查机制,实则埋下隐患。数据显示,近三年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受理的无效宣告案件中,38%的争议商标在注册后2年内被"击穿",其中跨境企业因抢注、显著性缺陷导致的无效占比高达67%!这种"先松后紧"的监管逻辑,让许多企业陷入误区:以为拿到注册证书便万事大吉,却不知真正的权利保卫战才刚刚开始!
01
无效宣告的由来
在德国,商标注册执行 "形式审查 + 异议制" 的审核机制。在注册环节,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仅对申请文件完备性、商标图样清晰度、商品或服务分类准确性等基本形式要件开展审查,不会主动审查商标是否与在先权利冲突,以及是否具备显著性等实质问题。
商标成功注册后,倘若相关权利主体,如在先商标所有人、未注册商标使用人、企业名称权人,或利害关系人,比如因商标恶意抢注致使合法权益受损的主体,认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可向德国专利商标局提起商标无效宣告程序!
02
商标无效的依据
德国商标无效的主要法律依据为《德国商标法》(Markengesetz)。依据该法,商标无效可划分为基于 "绝对理由" 和 "相对理由" 两种情形。
相对理由
若商标与现有权利发生冲突,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与已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商标与已注册商标在视觉、听觉或概念层面相似,且应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时,可能引发混淆。
侵犯他人权利:商标侵犯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或其他知识产权。
恶意注册:申请人明知或应知他人享有在先权利,仍进行商标注册,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绝对理由
当商标本身不符合注册条件时,包括以下情形:
缺乏显著性:商标过于普通,无法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如使用常见词汇或图形。
具有描述性:商标仅对商品或服务的特征进行描述,例如 "甜" 用于糖果产品。
具有误导性:商标可能误导公众,如使用虚假地理标志。
违反公共秩序或道德:商标包含暴力、歧视性内容,或其他违背社会价值观的标志。
03
DPMA受理与审查
DPMA 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形式审查,检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若申请符合要求,DPMA 将通知商标权利人,并要求其在 2 个月内提交答辩意见。若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辩,DPMA 可直接宣告商标无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