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沈湫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前在一份题为《野生湄公河》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家去年在大湄公河区域发现了208个新物种,包括一种新的猴子、一种可自我复制的蜥蜴、五种食肉植物和一种独特的柳莺等,相当于每两天在该区域发现一个新物种。
该报告称,湄公河区域具有超凡的生物多样性,WWF呼吁湄公河区域的6个国家领导人在缅甸会晤时,把生物多样性以及失去它的代价作为决策以及地区间合作的核心。WWF警示,如果不加快该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大湄公河的宝贵自然资产和物种将会陆续消失。
“湄公河区域不能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看作一种付出或负担,而应看成是长期稳定的投资。”WWF大湄公河地区保护项目总监斯图尔特·查普曼说:“大湄公河区域的繁荣最终取决于这些宝贵的自然资产。”WWF报告中强调的10个新物种中,塌鼻猴被发现于缅甸遥远、多山的克钦,当地人称,雨天时这种猴子会把头埋在两膝之间,以避免雨水流到其上翘的鼻子里。
新发现的物种中包括28种爬行动物,其中有一种越南的全雌蜥蜴,无需雄蜥蜴交配而是通过克隆来自我繁殖。在泰国和柬埔寨还发现了五种食虫植物,其中一些能引来小老鼠、蜥蜴甚至鸟类,再将它们吃掉。
斯图尔特·查普曼补充道:“虽然这些新物种对科学家而言是全新的发现,但它们正濒临灭绝,有些已被送往人们的餐桌,有些在不断缩小的栖息地挣扎。”
WWF最近证实了越南的爪哇犀牛已灭绝,这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衰退的一个悲剧性征兆。湄公河的野生环境和野生动物正承受着快速多变的发展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湄公河区域每两天发现一个新物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