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an在美国站上线的一款"假睫毛"产品,表现堪称亮眼:
✅ 整体月均单量维持在4000-5000单
✅ 转化率15%左右
✅ 3个月实现盈亏持平
不错的表现让Regan决定将同一产品线拓展至欧洲站。然而,这一尝试遭遇了"滑铁卢":
❌库存滞销,单量跌至几十
❌广告ACOS居高不下,转化率跌至3.5%
❌ 甚至还触发渠道审核流程
"选品的本质是动态匹配'市场需求'与'运营能力'的平衡点,不同站点的文化、消费习惯甚至政策差异,都可能成为颠覆结果的变量。"
事后Regan发现,直接复制爆品很可能是危险的选品策略。复盘时,Regan回忆道,欧洲的遭遇正是因为忽略了当地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对产品偏好的差异性;此外,产品设计和Listing文案也未做本土化调整,才最终导致销量惨淡。
面对拓站点的"出师不利",Regan决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品策略,结合"硬核数据分析"和"真实用户反馈"两手抓,找到产品与市场的最佳匹配点。
在海量数据和复杂市场面前,纯靠人工分析几乎不可能。Regan通过亚马逊服务商网络(SPN),找到了能够提供数据分析和用户洞察工具的服务商,这让Regan减少了数据搜索、总结的时间,大大节省了选品调研时间。
Regan通过数据分析服务商查看了月度搜索趋势、关键词维度数据分析、细分市场数据、等信息,分析类目的增长曲线,寻找上升趋势且尚未被垄断的细分市场切入。
核心指标:
☆年增长率 > 5%的持续上升市场
☆类目前50名中,近半年新链接占比≥6%
☆TOP10链接市场份额占比(不同品类benchmark不同)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对装自然款假睫毛在美国销售很好,但在欧洲,自然款和对装款假睫毛的搜索量和搜索趋势都是下降的。
自然款假睫毛数据;案例来源:卖家精灵
但另一款假睫毛产品——嫁接款假睫毛的搜索量呈上升趋势,存在发展空间。
嫁接款假睫毛数据;案例来源:卖家精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