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藏着许多宝藏产业带,它们是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也是创新的"大本营"。GEP开启《了不起的产业带》系列,带你探索出海故事,解读产业趋势。
本期,我们走进中原腹地的"钻石王国"—河南。
这里,以培育钻石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正崛起,凭借技术与产能优势,在全球市场掀起波澜。
从稀有到平价,钻石的神话正在被中国改写
钻石原本是奢侈品中最坚硬的"神话"。从13世纪法国皇室禁止女性佩戴钻石,到20世纪戴比尔斯集团的全球垄断,钻石被刻意制造为稀缺、昂贵、象征爱情的代名词。
随着天然钻供应紧张、环保理念崛起、合成技术突破,培育钻正加速重塑全球珠宝格局。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毛坯培育钻石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56.43 亿元,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发展态势。
2025年,全球实验室培育钻石市场预计突破2500万克拉。中国是生产培育钻石的大国,2023年生产的钻石毛胚超过2200万克拉,全球占比超七成,其中80%的产能在河南。
当前主流的培育钻技术包括"HPHT(高温高压)"和"CVD(化学气相沉积)"两种。河南以HPHT工艺为核心,该方法模拟地壳深部环境,通过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种出"钻石原胚,具备出晶快、成本可控等优势。
河南产的培育钻,摩氏硬度和天然钻一样飙到10级,折射率稳定在2.417,甚至纯净度比天然钻还高!
1、科研试验期(1990s–2005)
培育钻石的起点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郑州三磨所率先合成中国首颗人造金刚石,并联合研制出六面顶压机,效率远超国外设备,奠定了中国超硬材料的技术基础。此后,HPHT技术在河南不断演进,为培育钻石产业化埋下伏笔。
2、产业起步期(2005–2015)
设备与人才积累,本地晶体企业形成初步规模,产业基础逐步完善。
3、珠宝转型期(2015–2019)
龙头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实现宝石级产品转型。FTC认可实验室钻,打开全球市场。
4、外贸爆发期(2020–2023)
出口大增,产品销往欧美、中东、印度,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
5、主导构建期(2023至今)
全球5成培育钻原料出自河南,正从"原料基地"向"价值主场"迈进。
区域结构:中原"晶带"全链路布局
河南把培育钻石做成了"一条走廊、三座城市、五大节点"的产业带,从郑州机场到柘城县城,全程不到 150 公里,却覆盖了全球50%的培育钻石产能。
1)走廊主轴——郑州-许昌
郑州航空港是交易和研发中心:一座在建的国际交易中心、七个国家级实验室,去年出口货值 21 亿元,全国第一。
许昌长葛是装备和毛坯中心:黄河旋风、联合精密等把压机零部件做到年产 1500 台套,占全国新增产能 2/3;培育钻石与超硬制品产值合计已超 150 亿元。
2)南端支点——南阳方城
中南钻石一家便年产 70 亿克拉工业级单晶,独占全国 50 % 以上份额,为整条走廊提供"种子"。
3)东端支点——商丘柘城
微粉年产占全国 70 %、出口 50 %;力量钻石、惠丰钻石两家上市公司把毛坯产能推至 200 万克拉以上,被称为"钻石微粉之都"。
4)北端支点——焦作-洛阳
洛阳启明、天宝恒祥等一年交付 1500 台六面顶压机,是整条走廊的"母机"源头。
市场出海图谱:谁在买中国的人工钻?
1. 出口模式分析
1)原石出口模式
多数培育钻企业以种晶............. 原文转载:https://fashion.shaoqun.com/a/2184777.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