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前辈的路径登陆纳斯达克。它没有采用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惯用的VIE架构,而是直接采用了"开曼—新加坡—中国"的红筹模式。
几乎同时,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因股东阿里巴巴退出引发关注,股东方解释称"公司正搭建红筹架构"。
而在更早的2021年,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则在港股与科创板之间徘徊,最终选择拆除VIE架构。
01
架构选择的关键因素
企业选择红筹架构还是VIE架构,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行业属性与上市目的地。
从事完全对外开放行业的企业可选择直接股权控制型红筹架构;而涉及外资限制或禁止类行业的企业,则需考虑VIE架构。
2025年4月,卓正医疗作为VIE架构企业获得证监会备案通知书,耗时454天。相比之下,非VIE架构的江波龙仅用154天就完成了备案。这反映出监管对VIE架构审核更为审慎。
上市地选择也影响架构设计。华润微与中芯国际选择直接发行A股,而存在VIE架构的九号智能则选择了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模式。
对于红筹企业而言,面值退市标准也有所不同。以美元、港元标明面值的公司,按"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人民币"标准执行。
举个例子来对比
霸王茶姬放弃VIE选择传统红筹架构,反映了新茶饮行业不属于外资限制领域的特性。其"开曼—新加坡—中国"结构既规避了政策风险,又实现了税收优化。
而旷视科技拆除VIE架构的举动,则体现了企业从境外上市转向国内科创板的战略调整。尽管其子公司北京旷视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存在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原本搭建了VIE架构,但为回归A股主动选择了解除协议控制。
元戎启行搭建红筹架构,则可能是为未来境外上市做准备。股东变化是为满足架构调整要求。
对企业而言,架构选择不仅关乎上市成功率,更影响长期发展。霸王茶姬的简洁架构利于全球化,旷视的架构拆除则为国内上市铺平道路。
这些案例显示,上市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监管环境、企业战略和市场条件动态调整的过程。
02
上市路径与架构设计
①H股直接上市
适用于国企或合规性强的民企(如比亚迪)。优势是审批路径清晰,但需中国证监会备案,且原始内资股无法全流通(除非参与全流通试点)
②红筹架构
通过开曼/BVI公司控股境内实体(如字节跳动),适合外资受限行业(TMT、教育)。采用VIE协议控制规避外资准入限制,但面临外汇登记合规挑战
③A股分拆H股上市
现有A股上市公司将子公司独立挂牌(如平安健康),需符合《上市公司分拆规则》
03
VIE架构 VS 红筹架构
1、法律架构
红筹架构:通过股权控制的方式,将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境外控股公司,实现境外上市。境外控股公司对境内公司拥有直接的股权控制关系。
VIE 架构:采用协议控制的方式,境外上市主体通过与境内业务实体签订一系列协议,实现对境内业务实体的控制。这种控制并非基于股权,而是通过合同约定。
2、行业适用性
红筹架构:适用于大多数行业,尤其是那些没有外资准入限制的行业。对于一些传统制造业、消费行业等,红筹架构是较为常见的海外上市方式。
VIE 架构:主要适用于存在外资准入限制的行业,如互联网、教育、电信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在中国对外资有一定的限制,通过 VIE 架构可以绕过这些限制,实现境外上市融资。
3、监管风险
红筹架构:在监管方............. 原文转载:https://fashion.shaoqun.com/a/235090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