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星期二

外贸人共鸣:不怕卷,怕的是卷错方向

2025年的外贸圈,有些共识,也有些无奈。

开发信一封封发出去,像扔进海里听回音;LinkedIn 动态定时更新,冷冷清清,连熟人点赞都稀稀拉拉;店铺上了几十款新品,访客稀少,转化更是扑街......

打开各路AI工具,海量文案一键生成,内容是有了——但成交呢?

发了100封开发信,一个真感兴趣的客户也没捞到;铺了30条社媒动态,点赞少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回头看。

是 AI 不行吗?不是。

是大多数 AI,只会"写",不会"打动人"。

而外贸人,比任何人都明白:成交之前,先得赢得信任。

神器很多,信任很少

过去一年,各种外贸 AI "神器"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会成功,但第N个套模板的外贸人可能就凉了。

一封开发信和一封催款信的语气、内容应该大不相同,但大多数AI工具无法做到这一点。

标准无误的语法能传达信息,但却不能打动人的内心,尤其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时,这种生硬的翻译就显得格外尴尬。

店铺的内容和社媒文案完全脱节,客户看到的品牌形象模糊不清,认知混乱。

每一封邮件都像是从模板里复制出来的,根本无法根据客户的需求、阶段或行业属性调整语气。

AI量产了内容,却没量产信任。

大多数AI,只能帮你堆内容。

Hermit AI,要帮你搭建信任。

看着强大,用着心累

外贸人的日常不只需要堆砌内容,更需要通过精准的内容打动客户的内心。

但问题是,内容同质化严重

无论是脚上穿的鞋子、日常用的电子产品,还是机械设备,AI 输出的都是"high quality, competitive price"这一套,根本无法打破外贸内容的"模板化"陷阱。

接下来是文化理解的断层,如果AI只会简单地翻译语言,它永远无法理解欧美、日韩、东南亚、拉美等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和客户需求。

比如,欧美客户看重的是产品质量,日韩客户注重细节,东南亚和拉美客户则更关心价格。

这些差异,单纯的"标准化翻译"根本无法覆盖。

语气单一,AI 输出的邮件和社媒内容,基本上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阶段调整语气。

每一封邮件,看起来都像抄作业,客户早已厌倦了这种毫无温度的机械化。

很快,也很懂

那外贸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AI?

深度场景化

开发信、报价、催款、节日营销,每一种邮件必然是不同的。

原文转载:https://fashion.shaoqun.com/a/2132656.html

双11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超130%,这一3C品牌又爆单了 阿联酋电商产业发展快于预期 但仍面临疫情和技术挑战 新增190万新卖家?!这个平台"疯"了 亚马逊拟最多收购韩国SKT子公司11STREET三成股份 警惕!大量亚马逊女装大卖商标被集体抢注,"勒索潮"要来了? 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进口电商发展潜力大! 注意!亚马逊发布重要合规通知并公布黑名单实验室 卖家注意了,亚马逊VINE计划更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